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祝兆刚
[导读] 探究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肝胆结石68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34例与研究组34例,分别实施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肝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胆结石;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前言
        肝胆结石为临床常见疾病,是指结石在肝胆系统中,分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肝总管结石等,因患者病情复杂,增加治疗难度。肝胆结石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迅速,腹腔镜技术应用成熟,具有创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弥补传统开腹手术所存在不足。本文将以68例患者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肝胆结石68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分为参照组34例与研究组34例。参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26-61(46.52±4.19)岁;结石部位:胆囊11例,胆总管与胆囊9例,胆总管12例,肝总管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段为27-60(46.85±5.08)岁;;结石部位:胆囊12例,胆总管与胆囊8例,胆总管10例,肝总管4例。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参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使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体位,在胆总管前壁处切开,使用取石钳取出结石,实施胆道镜检查,确认无结石残留以后,留置T管,选择合理抗生素进行治疗。术后4周对残留结石进行检查,拔除T管。
        1.2.2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
        使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体位,碘伏消毒术区,铺无菌手术巾,保留导尿。于脐上位置做5-10mm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控制气腹压为10-14mmHg,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在剑突下约1cm、左侧锁骨中线下肋缘约0.5cm、右胸前约0.5cm做操作孔。进入腹腔,解剖胆囊三角,对胆囊管、胆囊动脉进行分离,取可吸收夹放置于胆囊动脉近端,钛夹放置于动脉远端,离断动脉。在靠近胆管段胆囊管处放置可吸收夹,离断胆囊管,剥离切除胆囊。解剖十二直肠韧带,正在胆总管前壁、胆囊管肝总管无血管交汇处作1cm纵行切口,取纤维胆道镜置入,使用取石篮取出结石,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道,放置T管,对胆总管进行缝合,留置引流管。术闭。实施营养支持、抗生素等。术后1-3天,将引流管拔除,术后3周实施T管造影,若发现结石残留,术后8周使用胆道镜取出结石。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好转、无效三个等级,体征、症状消失,影像学可见结石排出,即为治愈;症状改善,影像学可见结石缩小或部分排出,即为好转;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随后,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治疗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表达方式为(±),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表达方式为(%),组间比较差异可见P<0.05,则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参照组,P<0.05。如表3。

        3 讨论
        肝胆结石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操作简单,充分暴露胆囊,尽可能完善手术效果,然而治疗效果不佳。开腹手术具有较大切口,操作时间较长,不利于预后[2]。随着我国内镜技术水平逐渐提升,腹腔镜手术应用成熟,在临床广泛使用,将传统开腹手术取代[3]。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操作简单等特点,术中术野清洗,有利于手术操作,同时腹腔镜下实施取石,使用超声刀游离与离断组织,更好的控制术中出血量[4]。除此之外,在腹腔镜引导下,操作者可直视手术视野,可避免损伤周围组织、血管与器官,同时还可将胆囊充分暴露出来,以便彻底清除结石[5]。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肝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治疗,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具有显著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四社.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20,42(2):145-147.
        [2]王艳朋.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价值评估[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3):39-40.
        [3]向华,黄攀科,杨军, 等.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1):1119-1122.
        [4]李典春.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1):4426-4428.
        [5]傅江华,王峰,李世杰.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2):1353-1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