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6期   作者:吴嘉俊,蒋舒媛,徐桂贤,董丛琳
[导读] 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用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院急救的55例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30例参照组。参照组用开腹手术,观察组用腹腔镜手术,对比疗效和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疗效不如观察组;参照组相关情况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更好,相关情况更有保障,适合推广。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腹腔镜;开腹

        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是危及的,易造成无法生育、死亡等。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到院后一般都进行急救处理,快速了解患者病情、检查后直接推入手术室,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患者生命。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在急救患者的过程中发挥出不同的效力,腹腔镜手术操作更安全,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更短,术后较少发生切口感染、气腹等并发症,生命体征稳定,术后更安全[1],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院急救的55例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5例观察组、30例参照组。两组均为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病例,下腹出血量大,生命体征差。两组年龄均值为(29.84±11.33)岁,包括38例初产妇,17例经产妇。两组基线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因所有患者情况较紧急,术前要做好气管插管复合全麻、自体血回输、输血等准备。
1.2.1参照组   
        开腹手术:体位保持平卧,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后在下腹部创建5-8厘米左右长的纵行切口,逐层分开腹部组织,让子宫和卵巢充分暴露,观察腹腔情况、吸净腹腔积血,根据患者对生育的需求、实际情况对输卵管、卵巢、子宫进行切除或挤压等,操作后对手术器械、敷料进行清点,无误后,逐层缝合腹腔。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观察组
        腹腔镜手术:体位呈头低臀高位或仰卧位,在肚脐轮上缘建立10mm左右的横行切口,并确定穿刺点,用二氧化碳做气腹,压力控制在11-13mmHg,放入腹腔镜认真观察腹腔,在左右麦氏点建立穿刺孔,分别放入5mm和10mm套管针,置入打孔吸引器,将积血等快速吸出,暴露出血位置,根据患者生育情况等进行输卵管切除、切开取胚术、挤压等操作。完全止血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盆腔,逐渐撤出套管等,关闭切口,做好抗感染工作等[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排气时间、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统计并比较。
1.4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子宫、卵巢等部位切除面积小或不需切除,次月经正常来潮,无不规则出血、感染、炎症等情况。有效:治疗后,子宫、卵巢等回复迹象明显,但有一部分受损组织被清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等勤快。无效:治疗后,患者偶有出血,子宫体等功能不全或障碍明显,需继续治疗。显效率加上有效率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明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治疗后,参照组疗效不如观察组,(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详见表1。

2.2两组相关情况比较
        治疗后,参照组相关情况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阴道出血量较大,生命体征下降明显,威胁患者生命。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对子宫体、卵巢等损伤较重,即使治疗后也存在无法生育的风险,临床对此十分重视,在治疗前会对患者病情、检查结果、生育需求等做具体了解,准备好输血等事项后开展急救手术。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虽能满足治疗需求,但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更安全,切口小、吸除和切除等操作干净利索,治疗预后更有保障[3]。
        观察组比参照组更适合在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使用,术中能观察下腹腔出血、止血情况,对自体血回输或输血等可良好控制,手术过程中对损伤组织、坏死组织、胚胎等探查后及时处理,操作方法更科学,术中视野清晰,较少对健康组织再造成损伤。观察组比参照组的切口面积小,从操作手法上减少切口出血,为机体修复提供更多保护。观察组对患者体位摆放等更科学,用地心引力让血液向机体内部流动,加速止血,减少因血液流失对机体造成的再次损伤。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关情况都好于参照组,术后更容易康复[4]。观察组对子宫体、卵巢等能尽量保护,提高患者术后生育概率,降低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风险。临床在接到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后应尽快安排腹腔镜手术,保障治疗有效性,降低手术伤害。由此可见,治疗后,参照组疗效不如观察组;参照组相关情况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更有效。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比开腹手术在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更好,相关情况更有保障,应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小琴. 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0):111-112.
[2]吕丽娜.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23):348-350.
[3]汪玉莲, 温勤坚, 王亚,等. 异位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与甲氨蝶呤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再孕影响的对比分析[J]. 中国病案, 2019, 20(2):113-115.
[4]杨玉梅. 开腹和腹腔镜下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再次妊娠结局[J]. 中国医药导刊, 2018, 20(7):389-392.
       
作者简介:吴嘉俊,男,1991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族;籍贯:广东增城;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妇科研究;职称:住院医师;职务:住院医师; 单位资质:三级;科室:妇科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