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现代小学的管理者,在应用柔性管理时应当先了解这种管理方式的优势,了解其与现代小学的运行、管理的结合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应用,这样才能充分凸显柔性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柔性管理本身入手,分析柔性管理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缺失,探讨小学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具体应用策略,为提高小学管理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字:柔性管理;小学;学校管理;应用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问题,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应用成为相关领域的热点。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也越来越重视对硬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结合应用,重视对柔性管理的具体应用,希望借这种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能够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柔性管理概述
柔性管理从表述上可以看出,是一种与硬性管理相对应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重点在于被管理人的心理变化,在于管理与被管理双方的互动交流,在于管理者对于被管理者的影响,而不是强硬地用规则、纪律去要求被管理者的言行举止。柔性管理在本质上与“以人为本”的原则相吻合,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学校管理的效果。在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主要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尊重师生的心理变化、个人隐私;第二,强调师生之间、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强调交流中的平等关系;第三,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强调校领导对教师队伍的影响,强调管理方在柔性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小学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中,硬性管理或者说刚性管理一直是主流形式,这种一规则、制度、纪律为主要构成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虽然能够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但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学生的个性能力,使得师生在学习工作中始终承受着不易察觉却不可忽视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校的长期运行和发展。要改变小学学校管理的现状,需要从创新管理、人性化管理等方面入手,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限制,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小学学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不足和反思
在硬性管理过程中,学校将人视为一台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并不考虑人本身的多样性、创造性、波动性,这种刻板、硬性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无法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严重限制了学校中教师、学生的发展空间。可以说,缺乏人性化处理是传统小学学校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也是柔性管理能够对小学学校管理进行补足的最重要一环。
虽然学校本身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都需要讲究标准,但并不代表人能够完全按照标准来活动,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需求十分有必要。
四、柔性管理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从小学学校的管理制度入手进行柔性管理
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柔性管理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改革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强化对教学水平的管理。改革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需要在影响的管理制度中加入人性化的部分,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原则体现在管理制度中,对不同程度的行为结果进行分级管理,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柔性化管理。学校管理最忌一刀切,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不同的对待和处理方式,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想要强化对教学水平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就不能只有惩罚的部分,还要有奖励的部分,奖惩分明才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才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出学校管理的价值和有效性。
(二)完善小学学校管理中的考核评价制度
在“以人为本”的柔心管理模式之下,学校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和优化。在硬性管理的学校管理制度中,学生的成绩不仅是对学生的主要考核方式,也是对教师教学成绩的考核方式,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且僵硬的,将教师、学生其他方面的努力和成长都排除在外,不利于师生的顺利成长,也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柔性化管理模式下,小学学校管理需要为师生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为是生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学校管理的柔性管理
校园文化往往体现着学校管理的柔性部分、人性化部分,体现着学校管理层、教师的价值观,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重要途径。小学学校管理应当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突出,多用雕塑、海报、文字、展览栏等方式来营造校园氛围,对教师和小学生形成熏陶。
结束语:柔性管理对于小学学校管理而言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有效填补传统学校管理中硬性管理的不足之处。柔性管理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师生创造性发展的需求,推动教师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使小学学校处于一种健康的发展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李靖宇.探究小学人事管理中柔性管理策略的应用思考[J].中华少年,2018(21):297-297.
[2]于俪梅.浅谈柔性管理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2):22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