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写作是教学的关键,也是难点。当下的应试教育,在高考中语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阐述了高中语文写作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逆向思维改变写作教学遇到的困惑。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去解决,属于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科学性以及创新性是逆向思维法最为显著的特征,可以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突破学生的思维局限,使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的自主性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很多高中生在写作方面,会受到思维的局限,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致使写作能力受限,无法保证写作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逆向思维法,改变学生的传统创作手段,引导学生扩展思维,积累更多写作的技巧,将学生的写作能力综合发展。
逆向思维是语文写作的过程中的关键,学生的思考角度可以因为逆向思维的发展得到有效的转化,用创新的手段解决写作过程中遇到的畏难而退。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与分析问题,是可以通过恰当地逆向思维手段实现的,学生对待问题的认知也可以通过问题得到深化,促使学生更快的形成创新素质。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使文章改变落入俗套的“危险”,使之更加新颖、独特。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不够多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都是一种方式在进行,先讲后写是教师的常用教学手段。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会由教师来分析题目,帮助学生确定文章的中心,为学生之后的创作提供思路;或者是让学生先下笔去写,依据自身对题目的理解去下笔,确定文章的标题以及中心后,写完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所局限,枯燥无味的课程降低了学生参与写作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二)千篇一律的文章是学生积累的障碍
学生素材的积累成为写作的硬伤,相对来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素材是必要条件。但是,现阶段,学生素材积累的匮乏,使得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在写作过程中,引用经典就会为文章添彩,但是千篇一律的经典不免为阅读的人,带来很大的视觉疲劳,阅读效果就会变得很差,比如,学生在描写质疑精神的时候,只会想到牛顿以及苹果,描写教师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些任何一位描写的人都会想到的经典,就不会为阅读带来感官的享受和刺激。没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成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发展受限的原因之一。
(三)文章结构死板,偏离主题
高中作文大多数是以议论文以及材料作文为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便是对文章的议论性不强,不够突出的中心点成为学生的“通病”,最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结构较为单薄,不够清晰的论据论点以及对材料的理解欠佳,没有抓住材料的本质,这都会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偏离。
二、逆向思维的含义
与日常的思维有所不同,反其道行之对问题进行思考、研究,便是逆向思维。俗语有云“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指的逆向思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正常思维无法解决,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倒过来去思考,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效。逆向思维用于高中语文的写作中,主张的是将学生的传统思维改变,摒弃他们的传统思维定式,换一个角度去创作,使文章的原创度更高,文字更有个性,文章的重复率也会因此有所降低。
三、在写作教学中逆向思维的优势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逆向思维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换一个视角来进行写作,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得到有效的调动,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逆向思维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会换一种角度去看问题,也可以在材料中看到不一样的观点,使写出来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最后,高中语文教学中逆向思维可以转变传统写作的模式,使学生看到事物的另一方面,传统的结构得到重建,思维定式得到突破,文章的结构新颖、中心突出,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会事半功倍。
四、在高中语文写作中逆向思维的应用
(一)互换角色的逆向思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手段较为枯燥无味,要么先讲后写,要么先写后讲,这两种本质并无差异,只是顺序有所不同而已。学生的写作兴趣,会因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局限,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至于对写作产生抵触。引入逆向思维写作教学,可以改变这一教学僵局,为学生带来更大的发挥空间,推动学生写作的创新。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用互换师生角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去讲解素材内容,学生的参与度会因讲解的深入得到激发,对写作的兴趣自然得到提高。比如,在进行材料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的素材、作业的布置等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查找相关的素材,作为即将下笔作文的核心内容,作文的主旨以及结构、写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学生作为教师对他们讨论的结果进行阐述。学生通过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作文教学的指导性得到相应提升。
(二)培养学生作文立意的逆向思维,写作方向越加清晰
文章的立意是主旨,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对于写作来说,将所写的内容有条不紊的表达出来,都需要以立意作为出发点,假设偏离写作的立意,就会出现跑题现象,写出来的作文也会失去根本意义。
教师在高中语文写作的指导中,要合理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在作文的立意方面的逆向思维,站在实际的角度,意识到文章立意的内涵以及要求。在作文的核心中,要求思想、方向、目的等要素,不但需要把控文章主旨的鲜明,还需要将自然规律表达得当。
除此之外,文章的立意一定要新颖,并且展现出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这是作文指导的重点,把握作文的准确立意的基础上来进行逆向思考,将批判与悲观转化为赞扬以及乐观,使文章立于不败之地。
(三)培养学生文章构思的逆向思维,将写作结构优化
写作与写作的应用最不能缺少的便是文章的构思,构思的质量会直接对写作的质量有所影响。客观性、创造性、指导性是构思的突出特征。在真实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客观性的存在,并以此作为基础阐述事物,不夸大、不违背其规律。写出来的文章因为构思的新颖以及独特性,更具有文章特色,带有个性化标签的文章避免了雷同。教师可以倒放《西游记》,使学生在倒叙中感受到真谛,明白他们坚守初心的信念。这样直观的指导手段深化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知,作文指导的有效性会得到保证。
五、结语
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情感融入作文教学中,会让写作表达的情感更加直观,体现学生自身的意志,使学生爱上作文,作文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赵浩含.逆向思维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1)
【2】罗义.另辟蹊径 开拓创新——用逆向思维法指导写作【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