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到传统教育教育观念的限制,教师依然将知识能力学习作为高中语文的重点。在当前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应当加强基于基础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的素养,诗歌审美和创造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在知识语言的学习中建构知识体系和语言积累,在审美创造的学习中,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语文知识在理解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发扬,教师应当对诗歌审美鉴赏能力进行深入的培养,在知识和技巧方法的学习中,提升学生对于知识语言的创新应用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诗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培养
引言:
诗歌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中国文化,但是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限制,忽略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培养,以成绩为导向的目标教育,忽略了对于文本内涵的发掘,无法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深入理解,教师需要将知识能力学习转变为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发现语文文本中蕴含的美学元素和人文思想,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一、深入剖析诗歌的鉴赏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语言赏析思维,教师进行分层阅读的学习引导,审美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对于审美认知和感知对比学习,在诗歌的鉴赏能力学习中,教师应当通过技巧和方法引导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1]。例如在“锦瑟”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习,感悟古诗中的诗词之美,找到的文本中的韵脚,随后教师对作者的用典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理解古诗中的难点和重点,在细读过程中了解比兴手法和词句对仗,并且通过典故意象将思想情感进行直观和视觉化表现,最后鼓励学生对整体诗句进行再一次的诵读评价,并且将自己的感受进行直观的表达,在分层阅读的学习中,每一次的鉴赏都是不同,在综合对比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和培养,为了让学生直观的认知到内容的平仄格式,通过韵脚,弦,年,鹃,烟,然,让学生理解押韵让诗句更富有美感和节奏感,增强诗歌本身的韵律之美,在诗歌的鉴赏中,教师可以将古诗中的典故故事,比兴手法,诗词意象进行综合对比讲解,将文字转化为视觉意象,了解古诗中朦胧情感和韵律之美,并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以口语和书面进行输出的实践练习。
二、情境体验教学
在诗歌的教学中,教师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中可以创设情境教学,在具象的情境感知中对内容的抽象概念进行理解,对于诗歌的鉴赏学习,教师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文本的抽象意象转化为直观情景的认知,领会到作者的思想表达,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情感共鸣[2]。
例如在“雨巷”一节的学习,将全文划分为七个小节进行综合学习,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进行对比学习,了解课本内容中重复出现的高频词的押韵,让学生指导每一行在结尾的时候都押“ang”,在反复出现和诵读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文本内容表现出的音律美和节奏美,在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学生小组之间的学习可以感受到文本基础知识的语言内容,对词的重叠,复沓,明确现实环境和朦胧的象征意象,随后教师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环境,将朦胧的意象中和情境进行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想象能力,通过表演将内容进行视觉化呈现,并且通过诗歌的读白,让学生可以深入的理解文本中的象征意象,教师在情境教学之后,可以对历史背景,主题思想,象征意象进行整体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内容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知,通过的情境的体验式教学,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类比思维和情感迁移,让学生进行短句的模仿写作,以内在情感驱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创作性的表达,提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认知学习。
三、主题思想的提炼
在诗歌学习中,从基础的语言文字基础到写作手法,文本意象进行主题思想的提炼,主题思想是诗歌的灵魂,语言知识是诗歌的骨干,同一种思想会有不同的表达,不同意象对于主题思想的表达都有的不一样的作用,,在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相似的主题文本进行对比学习,在诗歌的对比阅读学习中,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内容的深入理解。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木兰诗”进行对比学习,通过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意象,让学生在故事内容结构的表现上进行主题思想的提炼,文本中的话题语言和功能语言最终都是为了主题而服务,教师引导学生在紧抓主题,把握主体脉络的过程中,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最终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内容中剖析出故事的表现主题,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的运用技巧和审美的思维认知学习,为学生的创新创作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
四、结束语
审美和创造是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拓展教学,将基础的语言知识能力转化为实践的创作表达应用,在诗词和诗歌的学习中,让学生能够在继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娅琼. 因课施教提效率,点拨质疑明思路——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试论提升高中语文课堂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5).
[2]张帅杨. 浅谈群文阅读教学法与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的鉴赏——以必修四李清照诗词为例[J]. 新作文:教研, 2019(8):014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