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墨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我国古代绘画,水墨画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讲,学习水墨画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小学的美术课程中,中国画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是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中国画并不是非常的容易掌握,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挫败感,而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
【关键词】没骨画 兴趣 挫败感
水墨画教学不仅在小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重要的篇章,而没骨画是水墨画中的一种,没骨画为中国画中的一种画法,“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这句话很直观的再现了没骨的技法,即没有工笔画那么费时也没有写意画的难以把握,学生可以比较快的掌握技法。没骨画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技法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国画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审美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播种没骨画
小小艺术家的成长不能没有技艺,但更不能缺少灵性,带领孩子们走进古老的传统艺术,起步要找准方向。传统的水墨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沉淀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精妙的画作,但是小学生每周两节课加起来短短的九十分钟,如何让他们感受领悟这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水墨画,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找到了一个水墨画中的切入口——没骨画。
没骨画是我们传统水墨画中的一个小的分支,很多人对没骨画都比较陌生,小学生对于没骨画更是完全空白。“没骨法”作为一种绘画表现手法,早在五代时就出现了,“画无笔墨骨气,惟用色彩画成”。这是北宋郭若虚最早用文字提出的“没骨”概念。没骨画直接用色彩来表现具体事物所展现出来的型、影、色、光。没骨画不同于工笔和写意,没骨的“没”字,即淹没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于将运笔和设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轮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样拓描。没骨画介于工笔与写意之间既没有工笔的费时也没有写意的水墨淋漓,是一种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传统水墨画中的技法。简单的两笔一纸一颜料,学生就可以进入到没骨画的世界中。
在没骨画的学习中,刚开始学生的作品基本都不尽人意,很多学生不敢画,怕画错,这可能是现在很多学生的共性,但是美术创作就是在学生不断的试错过程中慢慢的进步。所以第一步是让学生放开了画,没骨画中有一种技法是晕染,需要的材质是熟宣,熟宣的特点是不会渗,而晕染是用两支笔,一直颜料笔一支清水笔将颜色铺开,在熟宣上晕染的好处就是如果发现不对,颜色太深可以拿清水笔吸一吸,对于作品有回转的余地,不会直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二、玩味没骨画
“在玩中画,在画中玩”没骨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上这个课程,学生的喜欢是学好一门课最大的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另一方面对中段的学生来说成就感也是激发兴趣很好的方式。没骨画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玩一玩晕染,用晕染的方式画一画我们三年级课文中《齐白石笔下的蔬果》在在晕染的基础上教学生中国画的用色,但是教师不用过多的示范,。过多的示范,表现技法会干扰学生之后的创作,鼓励学生随性而为,随机而动,教师要调整教学模式,从原来的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在《齐白石笔下的蔬果》这一课中设计的思路主要以晕染效果为基础,对于造型可以先忽略,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完成一张自己比较喜欢的蔬果。“先色后形”的教学思路释放了孩子被“形”束缚的双手,罗恩费德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过程而非成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关注孩子“晕染”的效果,以及孩子在晕染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加强关注过程,减少对于创作结果的苛求,这样一来,学生的绘画会更加的自由,放松,收获也会更加的丰富。
点啊,染啊,颜色与颜色的碰撞,这么有趣的效果深深的吸引这初学没骨画的孩子们,让学生看到渐变和碰撞,在小小的体验之后,忽而有了发现和感慨,原来传统的国画也可以这么玩“玩”啊!
三、生活没骨画
“玩”过没骨画之后,对它最初的陌生已经渐渐的褪去,学生们对他的兴趣正渐渐高涨,有些也萌发了创作的念头。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绘画更是将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没骨画中很多作家留下的作品描绘的就是生活中的事物,如下面这几张恽南田的大师的作品:
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文中有一课《映日荷花别样红》,主要学习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荷花,学生在没骨画创作的前提是先学会临摹,在前人的作品中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平时生活中对事物的理解和观察,在玩过晕染之后晕染的技法用在我们的创作中,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见过的和荷花的形象来进场临摹创作,鼓励他们形成属于自己的绘画特点。孩子们眼中的世界独具生活趣味,又闪烁着艺术家的光芒,散发着传统绘画的味道。
四、至纯没骨画
学校的硬件设施为艺术教育创造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美术教室,美术展览室,美术储藏室等一应俱全。墨色的融合,传统的味道,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孩子心中那方艺术的圣土。学生对于没骨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挑战。很多兴趣浓厚、基础扎实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在对生活的观察和表现。于是老师将我们的内容扩展到各个方面,如我们的人物,风景等等。同时也将我们的没骨画和我们的儿童画进行了结合,用没骨画的形式描绘我们生活的场景,在这里我们借鉴了丰子恺爷爷的作品给我们的创作提供灵感。
经过孩子们不断的色彩表达和修改,让孩子的思维和体验延伸到核心素养的多个层面。学生学习没骨画不仅仅是局限于它本身的技法,而是将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也融入到我们的画面中来。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能在校园中遇见最美的自己,看到成长的自己。在短短一年的学习和摸索中,我们将没骨画的学习分为三个步骤:播种时代——探索时代——成长时代——收获时代,三个时期步步艰辛,但是又缺一不可。
结语:
在小学水墨画的教学中,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学生对水墨画技法的掌握,最重要是的要培养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兴趣。利用没骨画课程的创意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注重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通过教师播种没骨画和在玩味没骨画让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在经过一年的短暂学习后,同学们知道了没骨画这个传统水墨画中的小分支,并学习了没骨画的基本技法,从临摹到创作,同学们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让其他的同学们看到了我们一年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小学水墨画校本课程个性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陈娟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16年04月
2.《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主编 李永正 浙江大学出版社
3.恽南田.《恽南田仿古山水册》(民国珂罗版画册1919年8开共12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