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王柳香
[导读] 历史教学是高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
        摘要:历史教学是高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历史是指对人来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延伸的,历史可以传承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历史也可以指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人们改正。因此,学习历史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高中阶段是学生深入学习历史,全面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本文简要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以历史为认知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做历史学。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虽然只是历史学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但是和初中的历史知识相比,难度还是提高了不少。如果说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是“历史是什么”,那么高中历史学习的就是“历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发展”。比如,初中学习抗日战争,只需要记住重要事件发生的年限和产生的影响即可,而高中则需要学生明白日文为何要侵略中国,而中国又是如何在人数、装备都有巨大劣势的情况下,取得抗战的胜利,建立起伟大的新中国。由此可见,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历史学习认识不到位
        在笔者所在的地区,虽然平时的期中、期末考试是闭卷考试,但在中考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翻阅课本或资料就可以做题,平时并不需要记忆或背诵重要的知识点。但这样的学习观念是错误的,这样会导致学生平常上课不认真、基础知识薄弱、主干知识掌握不牢固、表述能力较差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较少,对于相关知识所在的位置不清楚,就会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影响成绩。而进入高中后,历史的学习难度增加,并且历史考试方式采取闭卷考试,如果选择了历史作为高考科目,还要参加高考考试,在高考中,历史也是闭卷考试。由于初中积累的历史知识较少,导致学生在高中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对于基础知识一问三不知,历史思维较差。随着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增加,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就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影响历史教学的效果。
(二)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待完善
        虽然新课程改革的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还是有很多老师的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进步,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他们普遍认为,历史是既定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只需要强化学生的背诵、记忆能力和增加习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练习速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的成绩只会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有明显的提升,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产生厌烦感后,学习热情就会慢慢下降,导致学生的成绩难以继续提高[1]。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从联系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习惯
        从联系发展的角度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理念。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坚持以客观物质为基础,从现实出发,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发展,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研究各种历史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客观、准确的认识。
        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从联系发展的角度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让学生从客观的角度认识到辛亥革命。让学生明白革命的果实虽然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导致革命失败;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辛亥革命对封建制度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对社会主义民主共和观念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所以也可以说是成功的。
(二)结合现实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历史是对以往现实事件的记叙和论述,历史具有整体性、真实性、发展性和不可逆转性。结合现实案例,对比分析历史事件,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比如,在学习《抗日战争》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亮剑》和“抗日神剧”的影片片段,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那部影片更符合真实的历史环境。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会发现《亮剑》的客观性和还原性比较高,更符合多当时中国特殊时期的认知。
(三)发掘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优秀思想是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老师可以深入发掘课本中的历史人物,通过分析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2]。
        比如,在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时,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深入了解周总理,总结出周总理身上展现出的周恩来精神,通过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是老实人才能经得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这些内涵丰富、饱含真理的话语,培养学生积极拼搏、奋勇前进,不畏艰难,勇创新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以及勤勤恳恳、严于律己、求真务实的加过情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更努力、更自信的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实践。因此,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理念,培养并促进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促进学生对其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珠.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才智,2020,(9):115.
[2]林日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0):135-136.
备注:红色字体部分梳理一下逻辑性和润色一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