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李敬耀
[导读] 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摘要: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对其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说,青少年时期的道德与法制教学是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的。我国在初中阶段就开启了道德和法制教育课程,目的是为了引导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成长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为“建设法制型国家的目标”出一份力。但是在当今的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当今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的现状,通过探究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可行性强的措施,以促进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发展。
        关键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教育,国家教育部也在不断改革,越来越关注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要求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但是思想素质的教育仅靠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不断改革,提出新的教育思路,为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寻找新的突破口。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课堂授课以理论知识为中心
        在当今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课堂上,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深,在教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时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核心,忽略了生活化教学的重大意义;且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手段单一:老师是课堂的中心,讲课模式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参与教学的状态,学习道德与法制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2、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定位模糊
        所谓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时候,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将所教授的知识与现实实际相连,融会贯通,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但是,在目前的初中道德与法制教育课上,老师对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定位较模糊,实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能完全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从而影响教学结果与教学质量。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采取的是“教材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也不例外。但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枯燥无味,如果不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小故事,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上引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教学,一方面能拉近学生与道德与法制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道德与法制,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以现实生活时事案例教学,也能帮学生了解时事与生活,不让学生与社会脱节。
        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措施
        1、传授理论知识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进行教学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学课堂上,老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教学背景,创建课本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加强对道德与法制知识的理解,促进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教育取得重大突破。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理解权利与义务》这一章节课程时,老师可以先讲解权利与义务的含义,然后以学生自身以及学生家长为例,让学生观察并列举平常生活中他们所需要的履行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制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处,使学生更深刻了解其意义。
        2、及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学生切身参与到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去
        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可以制定相关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开展道德与法制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巩固学生对教材上道德与法制知识的学习及运用。
        例如,在讲解到人教版七年级教材中《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开展辩论活动,将学生分为正方与反方,结合所学知识及搜集到的信息,参与到辩论赛中去。
        3、结合时政,合理设置课外作业,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
        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适用课堂,也可以延伸到学生的课后作业上去。初中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尽量结合时政生活,引导学生在破解课程难点过程中了解时政时事。这类作业的布置需要老师对教材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对时事的了解,再将两者巧妙结合,合理设置问题。这类作业的优势在于,克服了传统“抄写型”课后作业的单一性,拥有很强的灵活性及时政性,对于考试也有参考性。
        结束语: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对于初中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教育中,还未能灵活运用。所以这方面亟需加强,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结合生活实际授课,并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生活化,来引导学生参与到道德与法制建设中去,加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制建设,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秀霞.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47-247.?
        [2]李庆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学周刊,2019,0(8):101-101.?
        [3]苏雪.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8):80-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