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兰州市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 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李磊磊
[导读] 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在中考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学重点。兰州市各所中学充分抓住中考改革关键点,以中考改革需求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文章以阐述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围绕如何优化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展开探究。
        关键词:中考;生物实验;课堂教学
        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主要研究地球上有生命和无生命物体总和的科目,初中阶段的生物科目是整个生物学系的基础,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高速发展时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通过进行各种有趣的生物实验,让初中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奇妙现象,并且以科学的视角来解释以前无法解释的现象,激发初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一、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课程安排缺乏合理性
        开展生物实验课程,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来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了解,但是许多学校没有合理安排生物实验,探索性实验课程数量较少。通过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自己探索生物学问题并加深对实验结果的印象,如果探索性实验数量太少,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初中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观念落后
        尽管生物学教科书中有许多实验,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以及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一些老师并未在课堂上开展实验活动。特别是在传统应试教学框架下,教师以及学生缺乏对生物实验重要性的理解,许多学生并没有机会真正进行这些生物实验,而是使用机械式记忆的方式记忆实验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无法提升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核心素养提升会起到消极影响。
        二、初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改革方式
        (一)拓展课外实验内容
        针对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转变对于生物实验教学的态度,重视书本中记载的各种生物实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加生物实验课程比例[1]。此外,为了开拓初中生的视野,还可以根据课文知识,进行拓展性实验。
        例如七年级上册《多细胞生物的组成》一课,本节课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们了解细胞生存需要物质以及能量的供给。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们了解细胞生存离不开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蛋变质以及糖类。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初中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活动。
        第一步,在清水中挼搓面团,清水逐渐变为白色。

此时在水中加入碘溶液,让学生们观察水的颜色变化,由于水体逐渐变蓝,可以得出结论:组成面团的小麦细胞中含有淀粉。
        第二步,让学生们观察挼搓后的面团,通过观察发现,面团已经成为胶状物质,由此可证明小麦细胞中含有蛋白质。
        第三步,取出一粒花生并且在纸上按压,纸片上会留下油渍,由此证明花生的细胞中存在脂肪。
        第四部,将小麦的种子点燃并进行充分燃烧,燃烧结束之后会剩下一些灰烬,可以证明小麦种子细胞中含有无机盐。
        上述生物实验十分简单,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初中生通过这些生物实验,证明了细胞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这种拓展性生物实验一方面能够提升初中生的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初中生积累生物实验经验,一举两得。
        (二)借助教具拓展思维
        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内容,通过这些图片,让初中生们可以直观了解微观环境下的生物学知识。而在开展生物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具,将书本中的平面图像转化为立体图像。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初中生一同进行教具制作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们的沉浸感,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提升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并丰富其想象力[2]。此外,师生共同制作教具,能够将生物实验课堂变得更具情景化特征,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而利用教具,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还原生物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微观场景,便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实验有关内容。
        例如七年级下册中的《人体的消化与吸收》一课。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们共同制作一个有关“人体小肠”的教具。小肠是负责消化食物以及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在课堂上无法对小肠的工作情况进行直观观察,而通过制作教具,学生们可以详细分析小肠工作特点。比如在制作小肠皱襞以及绒毛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是使用瓦楞纸来模拟小肠内部的褶皱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将这些褶皱展开,让学生们观察小肠的变化,初中生们会发现小肠的面积增大了很多,通过对比学生们就会发现:小肠上的这些褶皱以及绒毛,是为了增加小肠的面积,其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小肠更好地进行消耗与吸收。通过制作教具,初中生们可以更好地观察生物实验在微观层面的变化以及特点,对于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三、结束语
        中考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生物科目而言,利用生物实验,可以让学生们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兰州各所中学生物教师,通过制作教具以及开展课外拓展实验等方式,对生物实验课堂进行优化,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庭银. 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实验教学实践研究[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 000(005):1-1.
[2]孙忠波. 初中生物创新实验课堂教学的探索[J]. 轻松学电脑, 2018, 000(00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