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杨春明
[导读]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
        摘  要:
        新课标要求下,高中体育教学不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帮助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1]。随着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体育教师应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如何开展高效的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话题。在保证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即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创新体育教学项目、设定体育教学评价,为开展高效的体育教学活动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策略分析
        引  言:
        高中阶段,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容易发生身体上及心理上的问题,这就需要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与适当的身体锻炼相适应[2]。高中体育教师是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关键,利用体育课营造轻松的氛围帮助学生磨练心智,高中阶段的学生也只有通过体育课进行身体锻炼。部分同学不爱运动,喜安静,对体育课存在排斥心理,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根据班级实情及学生喜好合理设计体育课堂,拓展新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接受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训练。
        一、通过创设体育教学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创设体育教学情境,减少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差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时,可根据相关教学任务,设置实际体育活动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跟随教师学习体育动作时,部分动作跟不上,注意力不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寻找原因。大部分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未全身心投入,教师很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在教学活动开始前,针对某一项体育动作进行梳理,寻找与实际生活中的相似点,引入游戏化环境,使得该教学内容由任务变为游戏,减轻学生课堂压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在教授交叉步持球防御对手的内容时,可以篮球竞赛为契机,启发学生回忆专业篮球手的动作,教师在旁边进行点拨,强调技术要领,从而引导学生探索出该动作的技术要领。学生在练习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动作探讨,如何在防御成功后或者突破对方防线后继续后面的投篮动作。一个组一个篮球进行实践探索,教师对每个组进行指导。教师从防守与进攻两个方面进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篮球意识,在逼真的模拟状态下,学生切实体会,增加学习记忆。同时学生在该课程中了解团队合作的精神,懂得如何在运动项目中做好自己的角色。学生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还可涉及到篮球场上的评分规则,培养学生体育竞赛的规则意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教师向学生传授更全面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求知欲,提升教学质量。


        二、通过创新体育教学项目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体育教学大部分课堂在户外进行,抛去狭隘的课堂空间,在户外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可适当组织体育项目帮助学生放松自己,例如小组合作项目、趣味运动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开展集体活动帮助每一位学生融入集体,减轻学习压力,“三人四足赛跑”、“50米往返”、“拍球”等集体运动丰富体育课堂。
        对于小组合作,教师可布置教学任务,根据教师的任务讲解及规则,小组进行商议,得出合适体育互动方案。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各抒己见,有很强的胜负欲,说明学生已经投身于课堂中。“50米往返”接力赛是学生喜欢的小组赛,每一位学生的参与都对结果的影响较大,确定一棒、二棒等顺序是必要的,需要学生对小组成员的体育技能进行分析,选出适合的位置,制定自己小组的接力顺序。同时在接力过程中也存在不可忽略的小细节,比如如何接过前一棒,动作上有哪些技巧,两个人如何配合等。当接棒的时候,前者需要有意识的向下偏移身体,利于后者提速。教师讲解足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的相关战术时,讲解起来很困难,需要演示讲解。教师针对该类问题可进行实际模拟,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播放,将学生需要的地方明显标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技巧。在体育合作竞赛中,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一些体育运动的技巧有所熟悉,学会观察分析,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通过设定体育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设定体育教学评价,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更全面的自己。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及身心问题,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发展优势,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教学评价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也进行评价。学生最了解学生,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贴近学生,利于学生接受不足。
        动作教学中,可分为两组,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例如在体育课堂中学习武术动作时,教师教完动作之后,学生分组练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善动作,规范动作。之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由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看到的一般比较全面,学生有着较真的心理,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提出相应的整改与批评,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其他学生的闪光点,完善自己。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刚.浅析高中体育中素质教育的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64.
        [2]王锡健.高中体育创新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5):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