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多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是要用合适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应用素质。这样学生才能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合理使用知识,收获经验、收获水平。当前国内教学改革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低效和无效。因为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偏差,并且缺少足够的经验,在教学中才会暴露这样的现象。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实际上是对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补充。本文基于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纠错技巧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纠错技巧
引言
俗语有云,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成绩较为理想的学生对错题的解答思考和反复练习都很看重,通过纠错的过程,学生可以达到改正错误,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通过错误纠正,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错误产生的原因
(一)记忆偏差,知识匮乏
在语文学习中,多数学生会经常犯这类的错误,由于汉语中有许多的同音字、形近字等,使学生在学习时一旦巩固不到位,就容易产生记忆偏差,导致一些词语拼写或者近义词运用上的低级错误发生。
(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弱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主要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细致、重点的讲解,或者根据学生群体掌握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但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存在着思维模式及基础能力的差异,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应该只是让大多数的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节奏,都能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发言,多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学生群体的发言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新课改特别提出要让学生群体多多进行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式的学习确实消耗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这种学习方式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教师在不清楚该如何使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考虑小组合作学习法。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必须注意的是,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学习的时间,以及对学生开展的话题进行监管,必须保障学生充分利用了讨论合作的时间,让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要比取得高分更为重要,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不少学生养成了娇纵任性的性格,对很多事情都抱有不劳而获的心态,这种心态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学生一旦遇到学习问题,就习惯性退缩,在学习时注意力松散、不集中,这种情况的出现跟教师与家长的管理模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不仅要让他们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人,好的习惯将让学生一生受益,如果没有培养出好的习惯,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恐怕无法令其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三)教师的教学活动只考虑结果,不重视过程
教学过程看似十分顺利,但教师在检查和考核中却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深刻,不少学生只记住了教师所说的,没有形成发散思维,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没听进去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所用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时,只是变成了多媒体课件播放员,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学生虽然被课件所吸引,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设备,对小组合作放任不管,无法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本末倒置问题十分突出。
二、抓住机会,训练规范表达
作为语文教师,但凡学生张口说话,就要时刻关注其语言表述方式。在日常的对话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性,若发现学生表达中出现错误,要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的交流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语感,一经发现学生表达不准确时,及时打断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例如,在教习《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时,教师向学生提问:“通过对本文的理解,结合内容,来说一下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回答:“热爱生活,坚韧不拔。”这种表达方式就不够准确。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规范性进行正确引导及训练,及时提醒学生不要忘记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教师可以提前做个表率:“从文章中第四段对于外貌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刘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忠厚老实、身残志坚的人。”这样,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依照类似格式进行思考整理。在规范学生口语表达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及正确表达方式都归纳到纠错本上,加深印象,以便日后的复习。教师通过纠错指导,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水平。
三、鼓励学生阅读和发言,提高思维能力
有效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感,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另外,还可以进行课外读本的教学引用,让学生通过教学延伸,减少课本教学带来的压力,在课上踊跃发言,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和交流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将《梦想的力量》进行简单的分层,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梦想?这些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吗?如果别人需要你的帮助时,你会怎么做?文中的小男孩瑞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瑞恩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形象?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然后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并分析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首先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活力;其次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把考试成绩作为判定学生的唯一标准,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式依然大行其道,学生的核心素养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素质教育经验不足,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必须要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实质,才能做好与教学之间的结合,让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飞.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纠错技巧[J].甘肃教育,2018(24):102.
[2]阿日古娜.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开辟“纠错板”的实践研究[J].汉字文化,2018(19):116-117.
[3]刘伟风.小学语文教学中错别字的预防及纠错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