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8期   作者:蔡思娅
[导读] 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如今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摘要: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如今初等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面对新时代的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应重新思考站位,再次聚焦于适应时代的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本文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纵向对比之后,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应用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重点在于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和思维模式,如今应试教育影响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日益严重,而语文学科难以靠突击补习得到很大提高,这种能力的不足会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显露出来且越发明显,从而形成中学阶段难以突破的瓶颈。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是现如今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重要铺垫,也是让学生真正走进语文的前提和关键。

一、打破“我问你答”的固化授课模式,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语文课程标准》 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后我们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从最初的“我讲你听”进化成了“我问你答”,这种方式是把课堂回归给学生的一大进步,但如今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对已有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检验,而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或从全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求知的探索。为了保持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师生的位置关系重新调整,将提问权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去探索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让学生看到文章不再一头雾水,有主动提出见解的勇气和能力,教师再进行引导和查缺补漏,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新内容。也就是说,教学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师辅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课堂被真正还给学生,学生可以实现自由思考,自主检测和自我提高。

二、改善情境教学,贴合教学实际,不侧重“热闹”而注重“实效”。

        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使情境教学法更易于操作,但也产生了很多浮于表面的虚拟情境。以至于在实际课堂上,有些教师创设情境用力过猛,不顾实际教学内容,只为追求热闹活跃的课堂氛围表象,使学生记住了热闹,却忽略了知识。究其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教学实际,没有合理运用情境,走入了情境创设或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的教学误区。

        首先,情境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遵循不同学科教学的规律,努力创设符合学科特色的情境。在语文课堂的情境创设中,应该把情境的创设还原为语境的生成。使创设出的情境与文章中的语境高度契合,同时也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适应,在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学习环境下,真正感受到文中描绘的场景,从而入其境,感其情。

        其次,要在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中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1.运用于识字教学时,可以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用动画形式还原从象形文字逐步过渡到现在的汉字的方法,使独体字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马”字时让学生画一画小马,对比一下马的头对应汉字中哪个部位;学习“羊”字时找一找羊的角又对应了哪里。还可以凭借情境体会词意,增强抽象词的动态感受。 例如在学习“渲染”、“勾勒”这种比较抽象的词语时,用毛笔在宣纸上演示这种下笔的手法,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增进感悟。

        2.运用于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单纯观看课件改进为初读时让学生把课件展示的画面与文章中的场景描写进行配对,通过情境进入文本。细读时结合课件中的图片和音乐来表演文章中的某一部分,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最后精读回归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3.运用于写作训练时,可以把创设的情境生活化,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与背诵材料书、讲解范文模板的传统模式相比,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制造材料”,在教学中有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波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愿望和作文灵感。例如可以在早春初雨后组织春游踏青,让学生亲眼看看书中描绘的早春到底美在何处;可以在写作课上临时组织“随堂考试”,在学生惊讶、紧张、焦急等种种内心活动相当丰富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写出来。学生在有了亲身体验之后写作自然文思泉涌,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更真实细腻。

三、创新课堂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民主性。
        传统的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关注点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不少语文老师只注重自己怎么教和学生学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的心理状态。这样做,只能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不到及时的回馈,更有一些学习不得其法而苦苦挣扎的“慢热型”学生被置于“冷宫”,只能当课堂的观众,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容易失去对于语文学科发展的自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打破教师为主体垄断评价状态,提倡开展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学习过程检测和学习心态调查的全面评价模式。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开展不同的评价活动,让大家适时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鼓励学生互相监督互相评价,培养学生关注集体关心他人的集体意识,还可以评选出最能看到他人优点或者指出他人潜在问题的“最佳评论家”,再形成“互助小团队”对评价中彼此出现的问题分析总结,互帮互助。这种评价更为民主,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评价热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评价多元化。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真正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启发者、帮助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勇于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式,这既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参与感与成就感,也有助于形成教师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使教与学共同受益,师生共进,教学相长。


【1】高燕.如何让小学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年第9期
【2】严运莲.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创新教学与互动[J].小作家选刊,2017年第7期
【3】胡文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语文世界(教师版)》,2017年第12期


  个人简介:蔡思娅,2000年8月,女,满族,辽宁省葫芦岛市人,现在沈阳师范大学就读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