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思考和实践

发表时间:2020/8/1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07期   作者:戴盈
[导读] 提问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师的提问要依据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
        摘要:提问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教师的提问要依据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层层递进,并在合理的提问中及时反馈,动态的生成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
        提问是指“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技能,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已成为体现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有统计表明,一堂课师生间的问答时间占了整节课的一半。笔者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的提问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讲一讲自己的一些体会。
         1.问题的提出
        提问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的教学技能,提问的有效性对课堂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提问在有效性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方面,设计的问题单调重复,或与教学内容脱节,缺少必要性;提问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历不相吻和,或过易或过难,缺少实用性;提问的时机不恰当,内容过于宽广,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等。另一方面,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教师不知所措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回到已设置好的教学设计上,仍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疲于回答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被学生“牵着走”,不知如何将学生的讨论引向学习核心:还有的老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急于告知问题的结论,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那么,什么是有效提问?数学老师如何设置问题,如何提高提问的技巧性和有效性?这已成为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2.对有效提问的思考
        从教学质量和过程两方面界定有效提问,并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提出有效提问的标准。
         2.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有效提问,可以从教学质量和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从教学质量角度看,有效提问就是有效果和有效率的提问,即能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的,能以少的投入取得高的产出。有效提问是一种教学实践,体现了“好提问”的一些特征,如能根据教材的实际,符合科学规律、教学要求;表述清楚,时机适当,语言巧妙,由表及里等,它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教学评价保证良好的提问效果的实现。
        从教学过程角度看,有效提问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师生交流和互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因此,有效提问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共同选择的任务而开展的,通过提问和应答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有效果和有效率教学的活动。
         2.2有效提问的标准
        有效的提问是有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是一种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投入与教学产出成相应比例的,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提问是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让学生学习成功,获得精神的满足感,进而自觉的学习。


         3.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设计和实践
         3.1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问
        对有效提问的判断依据是教学目标,凡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的提问都是有效提问。教师预设的问题也必须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因此,一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制订相应的目标,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在设计提问前,应对所拟订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的各部分进行分析。
         3.2提问要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怎样设置一系列有效而又有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建构主义认为,一切问题的指出都是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有关或接近,否则就不会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也就是说,一切的探究学习活动,都只能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来探求未知世界。因此,教师可以提一些引导性问题,了解学生知道什么或能够做什么,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引导性问题力求做到:(1)提问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探究学习。(2)提问要真实,贴近现实。(3)提问要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需求。(4)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5)提问的角度要新,能发散学生思维的。
         3.3面向全体同学提问,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提问有低高级之分。低级的提问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无需深入思考,判断时答案明显,要么对要么错。高级的提问是能引出新知识的提问,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并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或更好。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能力普遍较高,高难度和有思维量的问题更有效;而对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难易混合的问题最有效;高效的老师总是提难易水平相结合的问题。
        有效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也应面对全体学生。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如智力、人格等。为此,教师可设置弹性提问,即先设置大多数同学适合的提问,再作适当调整,重点是达成教学目标。合适的提问是指处在大多数同学的“最近发展区”、所有的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回答的。
        3、4层层递进提问,促进学生主动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感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常常有不同的表现。教师要意识到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识别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促进学生主动感悟,调整自己的理解,使各自的思路、想法清晰。
         3.5在合理的提问中及时反馈,动态生成提问
        教师要在合理的提问活动中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困惑、错误或问题动态的生成提问。例如,紧随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鼓励学生提问、征集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等。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层层递进提问,在合理的提问中及时反馈,动态的生成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构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
        2孔凡哲,李莹.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中国民族教育,2006,5
        3章建跃.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数学通讯,200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