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指导着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就数学学科而言,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因此,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采取适宜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在本文中,本人将从引导学生思考、开放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思维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思维;培养策略
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学科,要想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建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透过数学现象,发展数学规律。从数学现象到数学规律,离不开学生的思维。思维可以说是建构数学现象与数学规律的桥梁。而且,核心素养培养要求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觉得,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因此,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行了探究。一般情况下,利用如下策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一、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之所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差强人意,是因为教师没有将数学思维有效地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导致学生们无法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维过程。针对该问题,在实施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找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借此将数学思维展现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就对所学自主思考,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思维发展。
以“平行线”为例,为了使学生们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平行线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我立足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作为引发学生思考的突破口。具体地,在实施教学之初,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常见的平信现象展现给学生们,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们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列举一些与多媒体展示的图片类似的现象。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展现其他的平行现象。在获取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之后,我要求学生们对这些平行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什么是平行线,平行线之间存在何种关系?如此教学,不仅为学生们指出了新知探究方向,还使学生们进入到积极的思考状态中,便于通过思考,获取新知,发展思维能力。
二、重视品质教学,开放思维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以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基础知识为基础的,需要学生们经历这些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地探寻数学现象中的规律或特点,并据此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间,尽管部分教师立足课堂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会引导学生们探寻数学概念、定理等,但是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不注重品质,导致学生们在参与中,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逃避数学思考、探究,由此导致无法准确理解所学知识,同时数学思维发展也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此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我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品质教学,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驱动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锻炼思维。
以“轴对称”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正确地认知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实现如此教学目的,我为学生们创设了动手操作任务,要求学生们迁移小学阶段获取的轴对称知识,自主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并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在学生们操作之后,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多种多样的轴对称图形,驱动学生们联系操作经验,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们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还使学生们始终发散思维,便于提升思维能力。
三、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驱动思维不断发展的动力。纵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联系基础内容,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发展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探究性不高,学生无法真正地对问题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提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的同时,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发散思维。发散思维,离不开放性、多元化的问题。对此,我在组织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会围绕基础知识,为学生们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开放问题条件,或者开放问题答案,使学生们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思考,多元思维,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提升思维能力。
总之,受到课改要求的影响,教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且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需求,采用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驱动学生开放思维,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地发展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地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安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1):90.
[2]王子晔.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