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中电气控制课程的现状分析与改进

发表时间:2020/8/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54卷第10期   作者:王丽丽
[导读] 电气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重要课程,属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摘要:电气控制技术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重要课程,属于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电气控制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学习电气控制课程时,需要教师事先明确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搭建起基本知识框架,让学生更易于完善框架内容,构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对于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所要学习的内容较为繁杂,包括低压控制电器的运行状况以及作业原理,还涉及到电器的运行特点。
        关键词:中职教育;电气控制;实训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课程改革问题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心,只有以科学的课程理论做指导才能带来课程观念的变革从而指导课程改革的实践。
1 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把握效果不佳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但不可忽视的是,该领域知识较为丰富、散碎、拓展性强,如果单纯的重视实践教学,忽视知识理论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丧失、学习行为失效,无法切实有效展开识别、分析、总结、创新等一系列活动。
        1.2 学生学习效果差距较大
        中职学生来源较为特殊,学生本从入学需求、职业教学需求参与到中职教学体系中,会导致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的人员聚集到一起,在优势比较中,优生给予差生过多学习压力,在教学节奏上,也拉快了整体教学步骤,对差生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存在较大打击,对于教师来说,知识难度应摊薄到怎样的水准,如何有效的建构学生机电控制、PLC 知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难度。
2 改进措施
        2.1 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工作现场勘查及网络调研,基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路,聚集校内外专业人士、企业工程师等高端人才进行协商探讨,制定合理的工作任务,逐步优化教学情境,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情境进行排序,实现学习情境既互相关联又各有差异。总体内容依据以能力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在实训室,教师通过边讲边练、侧重实践的准则进行授课并合理安排各项任务。结合教学实际,按照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结果,针对每种学习情境安排几类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中的教学方式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相关理论分析与工作任务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同时,每项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布置应按照从易到难、由简及繁的设计原则。根据教学模式一体化的要求,设计评价验收表来衡量任务完成情况。总而言之,学习工作任务应充分结合现场生产实际,任务的安排需满足必需和够用原则,从而实现教学课程设计目标与实际情况高度一致。


        2.2 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综合把握
        机电控制、PLC 的有效掌握最终都与学生外围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硬件布局设计等知识、技能存在较好要求,展开相应教学时,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体系,也需要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以此综合确保学生学习效果,首先,强化理论教学效果,理论教学效果可以从引导、启发、总结、延伸四方面保障,云教室应根据教学内容,分解为引导教学环节、知识浅析环节、学生自主思考环节、 知识总结环节,便于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相应知识体系,另外,教师在启发学生思考时,需要善于发问,增强师生互动及学生课堂参与度,从知识总结来看,需要教师善于总结知识脉络,了解知识交叉关系及逻辑推导关系,帮助学生整体掌握知识基础,从知识延伸上,教师应拓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学习自主收集相关资料,丰富知识体系;其次,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对教学用具存在较高要求,教师应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对各类教学用具的需求,以此基础性的保障教学效力,另外,教师需要做好演示工作,注重演示节奏调整,促使学生可以紧跟教学步伐下,逐步增强学生操作熟练度;最后,教师应当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效果,一般来说,是以知识为基础、导向、骨架,以实践操作为基本手段,要求学生从实践操作中,建构知识体系,以知识为基础,确保实践操作的规范性、目标导向性及学习价值,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融合实践操作过程与知识建构过程,  将引导、启发、总结、延伸与实物展示、实物剖解、知识汇总、创新改造有机的联系起来,借助此,充分保障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融合效果。
        2.3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增强
        学生学习兴趣是介于主观能动性调动下,对机电控制、PLC 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可以从学习意志、知识理解难度、课堂教学氛围三方面出发,从学习意志上来看,学生学习意志是学生自发冲抵学习枯燥、乏味的关键,因而,强化学生学习意志,可以迟缓、减弱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的负面影响,具体操作机制包括目标激励、思想教育、课堂奖励,教师应首先教育学生制定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为课堂学习、学期学习、结业就业等做好规划,旨在让学生营造理想我,促使学生为目标奋斗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意志,教师直接学生说明学习价值,可以直接改观学生的价值观、是非判断观,借助此,增强学生学习意志,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堂奖励,让学生短期内取得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效能,从知识理解难度上来看,学生学习兴趣差与课堂教学知识不易理解有关,鉴于此,教师要善于摊薄知识教学难度,借助实物,将抽象的机电控制、PLC 运用技能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规范、技术要点,便于学生掌握,从课堂教学氛围上来看,课堂教学氛围与教师教学语言存在较大的关联,为尽可能的保障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使用活泼的、轻松的、启发性、引导性的教学语言,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保障学生学习兴趣。
        2.4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确定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课程教学应本着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技巧、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构建教学一体化的思想,同时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学生软件编程、硬接线等方面的思维在这项课程学习中应有所提升,最终到达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继控制电路中电接触器的常用电气符号;深入学习典型控制系统的主电路、保护环节和控制电路;客观认识PLC模拟量单元、PID指令及其在调节控制中的应用;精通梯形图语句的编程,了解符号语句的编程方法;学习PLC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及所选定PLC的指令系统和编程工具;学习互联网技术、通信功能和PLC控制系统设计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后,学生综合实践、职业认知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应实现质的飞跃,职业道德及素养应满足社会岗位条件。
结束语
        电气控制实训课程中对电气、工业机器人等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兼具技能和素养的人才,是中职院校实训课的最终目的。中职学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知识为目标。不断优化改革教学课程,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一体化体系。为社会发展培育出更多专业性高等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克勇.电气控制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1):71-73.
[2] 姜男.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
[1] 孙晓东.电气控制和PLC技术课程在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分析[J].商情,2017(24):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