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覃瑞霞
[导读] 作为一门“新面孔”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完善。

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覃瑞霞  653100

摘要:作为一门“新面孔”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完善。“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急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人才,云南省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地位,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构建要面向各国需求的同时结合地方特色,以求在“一带一路”机遇下,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势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云南高校; 汉语国际教育; 学生专业能力的构建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需求及“汉语国际化”趋势
       (一)汉语的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与全球许多国家、地区往来密切,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直接推动了汉语的国际化,促使了国际上汉语的学习热潮。近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从事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将汉语学习纳入中小学课程,甚至是更高学历的必修课程的国家不断增多,汉语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
       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发展和与周边国家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担负文化传播大任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人才出现很大的缺口。近年来,因为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世界上部分国家在中学甚至是小学乃至幼儿园阶段就已经开设有汉语学习的相关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重新审视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现状,结合时代需求以培养更多的适用型人才,成为目前政府与各个高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现状及学生能力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建设现状
        在汉语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云南虽然对外交流成绩显著,但是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人才培养未成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学生专业能力的构建还存在较大问题。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面向国际汉语教学的人才战略目标。
        (二)学生能力构建方面的主要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自身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很多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完善。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系统,这便导致该专业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是源于国内的现有的适用于汉语言专业的书籍,教材缺乏针对性,难以培养特色人才。
        2、课程设置不具有层次化
        大一、大二学年应该着重学习理论课程,掌握理论知识。大三学年是注重中华才艺的培养,大四学年是把知识应用于前两个学年。玉溪师范学院和一些高校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实践操作课存在很大的缺口。
       3、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老师按照某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要求教师要结合课堂灵活运用。玉溪师范学院乃至国内各高校仍以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为主,不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课堂能力培养的要求。



        4、所培养人才与实际应用脱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宗旨是将本国学生培养成为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师资人才.我国以前比较注重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师进行培养,不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从事教育事业后学生就会明显发现自身教学技巧严重不足。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构建
        (一)制定与政策相符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新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能力进行构建在结合培养方案的同时,还要结合新时代背景下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以及考虑地方性特色。玉溪师范学院同云南的其他高校一样,同处于一带一路的优势区位,每年都会迎来一大批泰国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这一地区优势,着重倾向培养面向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相关的人才,打造特色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设置
        当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本科阶段文化方面课程的讲授主要以西方文化或礼仪规范为主,而且该类课程的学习课时少,讲授较浅,在增加文化类课程课时的同时,可以加入中亚文化等文化类课程.在加入文化课程的同时,还要对关于对口国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有所倾向。
        (三)加快相关教材开发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许多汉语教学课程都没有针对性的教材,教材的优劣跟教学效果实现与否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加大对教材的开发力度,为学生专业能力构建提供教材基础。从事对外汉语相关工作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己编写合适的教材,国内相关院校可以合作开发教材。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素质、依据自身特长灵活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一带一路”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带来了新机遇,但也意味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面向更多的国家需求。这就要求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时,要结合“一带一路”的特点,训练学生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国家的教学需求。
        (五)结合地方特色,培养特色型人才
        云南地区院校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方面具有自身的亲缘优势,与邻国一衣带水,语种相近甚至相通。云南地区在小语种的建设上很大的优势。如在云南高校中开设越南语、缅甸语、泰语等课程;以“一带一路”周边国家语言人才需求为基础,加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小语种师资投入,跨过“走出去”语言障碍门槛,培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需求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型人才。
        四、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各高校在国际汉语教师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云南省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地位,云南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构建要面向国际需求的同时结合地方特色,以求在“一带一路”机遇下,实现人才培养的“优势化”。实现“一带一路”政策给云南带来的人才输送最优渠道,需从地区性特征上全面了解国际汉语人才的培养,从地域性上确定培养目标,从而拟定地区培养方案,最后形成地区培养特色。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刘稚.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思想战线,2010.
[3]李芳芳. “一带一路”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百色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