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李文丽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李文丽
[导读]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

重庆市垫江县桂溪小学校 李文丽

摘要: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全面激活学生体育学习欲望的情况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知识学习的重要价值。教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使学生真正喜欢体育,终身受益。教师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之中,要教师释放小学体育教学的魅力和价值,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模式。文章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制定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合理化教学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问题;教学策略
        前言: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规划空间。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师从核心素养培养入手,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不仅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合理举措进行了全面阐释。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等。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
        1、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缺乏教师合理规划教学,缺乏师生间和睦相处,学生的体育学习没有能得到教师的全面把控。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意识[1]。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往往是为了应付课程教学,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出合理化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不要对体育知识学习失去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点。不能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的学习空间,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也就没有良好的规划和指引,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带领学生进步,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中也失去了良好的方向。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3、运动负荷不够
        体育教学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既学会动作技术,又保证体能的锻炼。影响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主要因素是: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练习密度、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等。有时受教学理念、运动场地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有时顾此失彼,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标准,体育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一)运用游戏教学,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就应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保证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此背景下,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活跃的体育学习课堂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入手,在紧紧关注教学课堂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和进步[2]。教师以游戏教学方法运用为主,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这也是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着重培养的重要方向.教师在游戏创建之中,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和分析,保证学生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模式下,也拥有正确的学习认识,提高体育学习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为主,让学生拥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教师让现代教学技术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为学生提供新颖的体育学习空间和模式。教师不再限制学生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生动和形象的学习内容。例如“足球”教学内容,面对传球和运球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新颖的知识画面,学生在接受现代教学技术引导的情况下,通过慢播放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动作要领[3]。教师通过传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这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教师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入手,创建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和欲望。教师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拥有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进步。教师针对体育素质好的学生,就可以关注这类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体育锻炼活动。针对体育素质差的学生,就适当的调整运动量,让学生能够承受运动强度。以此制定出针对性教学模式,跟随核心素养的要求,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型的高素质人才和健康的人群。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要为学生制定出完善教学空间和举措。以全面带领学生进步和发展为主,对小学体育教学知识进行合理规划的情况下,从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保证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情况下,对体育知识学习有所清晰的认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02):62-63.
[2]江瑛.基于核心素养视觉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4):42-44.
[3]刘统生.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