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润泽生命

发表时间:2020/8/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7月下   作者:黄雅莉
[导读] 薄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声。

西安高新第一小学语文教师  黄雅莉

        没有人能够知道春风的颜色
        只有当她吹拂过山川和田野
        没有人能够知道教育将要发生
        只有当学习者的心灵扬起风帆
        没有人能够知道孩子们的灵慧
        只有当他们自由地思考和实践
        ——著名生本教育专家郭思乐教授
        薄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声。2019年暑期,全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暨生本教育推进会在高新一小隆重召开,学校组织邀请郭教授和他的生本教育团队为我们全体老师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我们深切感受到:生本的教学激扬生命,使之积极、欢乐、高质。
        什么是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他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本能、潜能、天性的教育。生本教育反复强调学生学习必须与生活、与自然界相互融合,自主获取真知、获取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了深刻的感受。学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让教育的本质回归到人的发展上去,真正以“学生的成长”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有了理念的基点,重要的就是落实行动。
        一、尊重学生,把核心的学习交还给学生
        几年前,学校就从广州外国语学校引入了“生本教育”的观念,并进行了推广,其实新课程也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能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学生听得“若无其事”,一节课下来,往往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本能欲望。从学生角度来讲,生本课堂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所以生本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因此,优质课堂的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课堂上,充分依靠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我要参与,我要发言,我要提问,我要补充,我要学”。
        二、构建小组,让生本落地生根。
        广州骏景小学陈天兰校长,结合她们学校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分享了生本教育的具体策略,很有指导性。生本课堂教学要简单、根本和开放;教师不是拉牛上树者,而是驱牛向草者;教师不是纤夫,而是生命放的牧者。在课堂上,生本教育的关键———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编组原则。这样的构建,打破了原来单一授课方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的本身。
        三、前置性学习,改革课堂教学
        前置性学习,是要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而且是因为教师的教是以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更好的为学服务。先学后教,先做后交,以学定教,乃至不教而教。教师在布置前置性小研究时要遵循“低入”这一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着,进而积极思考。


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我们中段年级针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预、导、悟、练、拓”即“预习——导入———感悟——练习——拓展”五步教学法。具体做法:
        (一) 预(即预习)
        预习就是前置性学习。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前的自主思考和质疑为有效学习打下基础。预习可以从“读——查——学”三方面进行。一是读。读课题,揣摩课文大体内容,针对课题提问。
       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悟课文内容。二是查。 查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查图书,读一读与它类似的文章。三是学。学字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学句子,针对文章精彩的句段,反复朗读做批注。学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二)导(即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课环节,除了运用常见的故事导入法、表演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常见的方法,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利用“课前五分钟小老师讲堂”,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查阅的资料与大家分享,让生本之花处处开放。
        (三)悟(即感悟)
        一是自读感悟。学生围绕课堂核心问题自读自悟,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 二是小组合作。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三是全班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通过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这三个层面螺旋递进式的信息交流过程,师生、生生思维碰撞,创新教育的火花在互动中闪现。  
        (四)练(即练习)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对语言文字,思想内涵的感悟上,更是体现在对语感的培养上,对语用的训练上,让学生在“得意”的基础上“得言”。因此,每节课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做到读写结合。根据中段语文阅读课的特点,课堂练习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摘抄。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积累语言,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益处。二是仿写。就是对文中重点句子、段落篇章的仿写。学生在仿写中掌握写作技巧,提升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拓(即拓展)
        课后推荐大量与本单元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此环节的目标是:迁移阅读能力,拓展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视野。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为落实此环节,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写感悟卡,开展阅读分享交流课,开展阅读竞赛活动。拓展阅读为学生建立阅读链接,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
        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要尽可能地减少束缚,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自由,重在有个性的表达,在内容上有自己的观察、发现,有自己的认识、情感,在语言上说真话,说自己的话。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写作内容、写作方式的权利,同时加强对写作全过程的关注,使作文教学成为目标明确、氛围愉悦、人人投入、个个实践、生动活泼、省时高效的学习。而家长要做的,是在家庭中引导孩子多读合适的报刊、有益的图书,多观察生活,接近大自然,协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生活经验积累中提高作文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郭思乐教授说:“教育需要依靠和调动每一个学习者的能力,向人的生命自然寻找力量”,这是生本理念的基本思路。对于生本教育,我们相信学生的力量,挖掘生命的潜能,润泽生命,激扬生命。一路走来,生本教育路上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愿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实践,为明天的生本语文教学编织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