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编创是现阶段儿童舞蹈创新表演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舞蹈编创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艺术创作。独特创新的创作构思、选材、结构以及有效的舞蹈排练,贯穿舞蹈编导创作整个过程。在儿童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发挥着最直接且重要的作用。其对儿童舞蹈编创表演的指导力量,使之将与编创有关的人或事物有机组织在一起。同时儿童舞蹈编创又极具灵活性特征,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表现方式,编创者要在充分思考儿童舞蹈自身内涵的同时,把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和童感与舞蹈音乐有效融合,并在舞台上展现出最佳的儿童舞蹈编创效果。下面笔者将就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在儿童舞蹈编创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以期为儿童舞蹈编创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文学艺术;儿童舞蹈;表现手法
0引言
儿童舞蹈编创是儿童舞蹈编排表演的基础工作,更是儿童舞蹈编排中的核心环节。编创每一部儿童舞蹈作品,都需要完成对儿童舞蹈整个作品的编创与排练,尤其是在编创舞蹈动作语言时,更是需要编创者的想象与创新,以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当代儿童的精神面貌与精神文化。借助儿童舞蹈编创,不仅能够将儿童的生活、情感艺术化地展现在舞台上,而且还能通过儿童在表演舞蹈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丰富情感和对日常生活的艺术表达,唤起观众的共鸣,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使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1儿童舞蹈编创涉及的领域
新时代背景下,儿童舞蹈编创涉及儿童实际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是生活领域。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儿童在玩耍时,喜欢扮演一人“多职”的多样“角色”或多人合作的“共同角色”。因此在编创过程中,编导不仅要进行单人、双人的舞蹈编创,而且需要对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小型儿童群舞进行编创。在编创生活领域的儿童舞蹈时,编导需要熟悉儿童的生活,要以儿童的视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素材成为舞蹈编创的题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舞蹈编创。其次是社会领域。社会领域的儿童舞蹈编创一般情况下无须承担专职,通常情况下,主要是在学校、企事业单位或者部门组织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举办的庆典活动中参与其中,或者在某些特定纪念意义的活动中担任儿童舞蹈编创的任务。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在编创儿童舞蹈时,其舞蹈思维会受到相应的限制。编创者需要把活动所要求的内容表现在舞蹈编创中,最大限度地符合活动的主题。一般情况下,这些活动中的儿童舞蹈,主要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为活动内容转换起到有效的过渡作用。因此在舞蹈编创过程中需要有较强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2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在儿童舞蹈编创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上升。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也需要舞蹈编创者,不断创新舞蹈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理想。他带来的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美的更高要求。因此,儿童舞蹈编创者在编创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在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关注力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扩大自己的艺术创作源泉,提高自己的舞蹈编创水平。
2.1舞蹈编创的创新性
舞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儿童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极强的观赏性,深受儿童的喜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儿童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其审美感知、感受与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这也要求儿童舞蹈编创者要不断创新其编创思路与编创手法,不断将创新形式的艺术表达融入舞蹈编创中,在保留传统儿童舞蹈所具备的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增添新时代的艺术创作理念,为传统的舞蹈表现形式注入新的编创活力,满足当下儿童对舞蹈艺术的审美需求与表达需要。
2.2提升舞蹈编创的审美高度
新形势背景下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渠道更加快速便捷。由此带有人们对舞蹈审美水平不断提升。
因此一名合格的儿童舞蹈编创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审美能力,丰富对儿童喜闻乐见的舞蹈表现形式,提升对舞蹈艺术“美”的要求,以编创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的真正高质量的儿童舞蹈作品。
2.3提高舞蹈编创者的审美意识
营造高质量的儿童舞蹈舞台效果,是每一位舞蹈编创者追求的编创目标。因此舞蹈编创者在对舞蹈进行创作时,还需要考虑在优质的舞台场景前提下,如何不断创新编创思路,不断优化舞蹈细节内容,不断丰富舞蹈语言,以营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好的舞台氛围与舞蹈效果。
3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在儿童舞蹈编创中的运用尝试
3.1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之语言
儿童舞蹈编创中运用到的语言艺术主要包含“口述”与“身体动作”两部分。由于舞蹈特殊的表现方式,“口述”一般就是表演者用话语对其内容、情感进行表达,主要以咏诗(歌)为主要载体。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的诗人在完成诗歌创作之后,会根据诗歌所营造出的“诗情画意”与舞蹈编创紧密结合,融诗歌、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歌咏”的方式,通过将语言艺术与舞蹈完美融合,一方面呈现出诗歌的“意境美”,另一方面又生动形象地将舞蹈的韵律与姿态美,艺术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让诗歌与舞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同时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借助身体动作语言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作为舞蹈最主要的语言——身体动作,历经漫长的岁月,依然保留了其传情达意的作用。舞蹈编创者通过对身体动作语言的艺术化表达,让动作与情感想结合,用其编创完成的“动作语言”传递信息,表现内容、情感,展现主题。如在我国历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都能够看到儿童集体舞蹈。这些舞蹈的编创,要求编创者一方面要将人们迎接新年的丰富内容表现出来,同时,还要借助儿童的身体语言将人们在新年到来时的热闹、欢快、喜庆的情绪展现出来。因此,通常舞蹈编创者会对舞蹈中的舞台调度、动作姿态上不断创新,强调儿童天真的笑容,与喜庆的情绪情感,以向人们传递愉快高兴的情绪,呈现出新年快乐之意。
3.2文学艺术表现手法之抒情、叙事
舞蹈编创者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舞蹈素养,同时还应具备对实际生活的洞察力、对生活中遇见的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探析力。能够通过对其的深入挖掘与艺术创新,将其应用于儿童舞蹈编创中,以编创出真正源于生活的儿童舞蹈艺术作品。同时舞蹈编创者还要有发现美的独特眼光,能够通过舞蹈编创将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在舞蹈中展现出来。由此表明,文学艺术表现的抒情手法可以更好的应用到儿童舞蹈编创中。
“听故事”是儿童喜爱的活动。而叙事恰好就是舞蹈编创者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件)用舞蹈形式“还原”于舞蹈中。通过简约的形式与动作表达不简单的生活内容,让儿童可以更直观的读懂舞蹈内在涵义。此种表达形式简约而不简单。例如在编创关于“勇敢”与“帮助”的儿童舞蹈时,编创者将事件发展的过程与儿童独特的心理特征相结合,将战胜困难之后喜悦、获得帮助的满足与儿童天真烂漫的精神风貌进行艺术化再现,表达出儿童所特有的真善美。
4结语
舞蹈是当今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借助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并运用于儿童舞蹈编创,不仅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还可以提升人们对于新时代背景下舞蹈美的鉴赏能力。儿童舞蹈编创者要不断创新编创方法,并合理运用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借助有效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并合理运用于编创过程中,以最大限度地展现舞蹈内在形象美、姿态美与情感美,表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项雅丽.浅谈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J].艺术教育,2019(05):84-85.
[2]王岚岚.关于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