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推动的背景下,着重地强调了核心素养在课程当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更好的保障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做到教书育人,让课程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展现。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地形成学科学习当中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质,让学生在课程当中获取更多。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核心素养;培养
前言: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当中,历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人类的发展历程进行纵览,获取的宝贵经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睿智和犀利。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得课程价值得到彰显,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大对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真正的形成。
一、历史核心素养简析
在不同的学科当中,核心素养的概念都有所不同。在历史学科当中,主要可以简单的划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价值观念。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朝着五个方向不断的渗透,努力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二、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对策研究
(一)转变教学方式,培养时空观念
历史是世界在不断运动以及发展中的一个过程[1]。历史在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就是将时间作为主线。所以,在历史学习的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应该构建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在时间轴上对应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进行掌握和了解,让学生构建敏感的观念。在课程的实际开展当中,教师应该依据实际的课程内容来对学生的时空观念进行培养,这是核心素养当中所占据的首位。例如,在讲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设置任务——让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主要内容、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概念。在相关内容学习完毕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进来,在大屏幕中为学生呈现FLASH动画,在时间轴上对所有重要会议进行标出,突显本次会议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会议会称之为伟大转折?让学生构建起时空观念,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加强问题引导,培养历史理解
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事件和来源进行理解[2]。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辨析,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正确的眼光来进行看待。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内容来对核心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历史更好的进行掌握。例如,在讲解“一国两制”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核心内容来进行问题的设置1.在最早时,一国两制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呢?最早在哪一问题中进行实践?2.为何台湾在回归之后依旧可以构建军队,你是如何对这一现象进行理解的?3.在台湾问题的解决当中,其中强调不承诺放弃武力的使用,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有着怎样的看法?让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拓展课程资源,培养史料实证
在历史核心素养当中,所谓的史料实证通常情况下就是指,引导学生对可信史料进行积极的获取和检验,让学生对历史的真实性更好地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于更多历史时间可靠依据,加大学生在历史方面的认知和重视,达到理想当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程当中积极地拓展资源,这样可以让学生站在更加客观和全面的视角下对历史事件进行审视,让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讲解“秦末时期农民起义”相关问题的过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探讨的话题——秦朝在一统六国之后为什么经历二世就走向灭亡了呢?对待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根据自己的观点对相关的正确的史料进行查找,并在后续的课程当中进行分析和论证。让学生的史料查找和实证能力得到良好的提升,让学生能够站在辩证的观点和正确的角度下对历史事件更好的进行探寻和掌握。
(四)引导辩证思维,培养历史解释
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过程当中,主要就要将历史史料作为根据,在课程当中让学生对事件做出相应的客观评价和理性分析。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深入,而不是只停滞在表面上,让学生更好的探寻历史之间的缘由和因果关系,让学生的历史眼光得到发展,变得更加客观和全面。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相关内容的过程当中,对于诸子百家在问题价值方面的争议,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取图表的方式对人及观点进行列举,引导学生在观察之后得到——很多名人在理想、思想、观念、方法上都是有着差异,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是在目标、愿望、态度上却是相同的。这样能让学生更好的探寻当时的文化价值和意义,让学生的观点在历史事件解释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全面和科学。
(五)引入历史故事,培养价值观念
历史价值观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让学生在历史的过程当中更好地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情感,产生更多的情感触动[3]。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加强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这样可以让课程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为学生营造一种动静结合的动态情境,让学生的感触变得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可以用图片的方式为学生展现出圆明园被毁前富丽堂皇的景象,让学生对这样的景象进行赞叹;而在后续的课程当中教师又可以为学生以图片的方式播放出在被毁之后的残骸照片,放置在同一界面上,让学生进行对比和思想的阐述。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愤慨,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使学生的爱国热忱和荣辱感得到有效的激发。
结论:综上所述,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加强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巧和方法,在历史学习当中变得轻松应对、游刃有余,保证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所以,在课程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加强问题引导、拓展课程资源、引导辩证思维、引入历史故事等等,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建珍.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0(13):71-72.
[2]王雅静.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学历史智慧课堂研究[J].科技风,2020(12):53+77.
[3]过倩茹.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国学之有效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