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浅谈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肖维薇
[导读] 音乐是一门艺术,能给人们带来视听享受。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能给人们带来视听享受。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声音长短强弱表达音乐情感。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处于懵懂状态,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通过节奏训练加强对音乐的把握,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训练;音乐课堂
引言
         音乐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史,跟随着人类不断发展进步,从以往的古典音乐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流行音乐,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倾听音乐,一是理解歌词,很多作词家写的歌词非常有感情,蕴含着一定的社会价值与意义;二是节奏,所谓节奏[1]便是音乐中高低音表现出来的节奏的起伏,每个词的发音有长有短,声音忽高忽低,就能产生韵律感。而音乐的律动感跟随着倾听音乐的人的韵律感一起动,产生共鸣。,因此,学生要学好音乐,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节奏,教师对于学生的节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让学生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一、节奏训练起到的重要作用
         想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先从节奏感开始。在对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节奏的方式,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对帮助学生进音乐启蒙及基础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教学,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一些音乐理论知识不能够全部掌握,也不能及时将学到的音乐理论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因此,在对学生的音乐进行启蒙教育时,应该先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从最基础的音乐知识开始,让学生慢慢地从意识里对音乐有自己的一些认识,音乐本身崇尚自由自在的教育,是属于动态万千的载体,不受传统模式教学模式所限制,只是一惯地重复听唱歌曲。节奏感的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与幸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态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让课堂更加活跃性,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来学习与感受音乐。也能让学生将烦恼遗忘到脑后,全身投入到音乐中奥秘与快乐中。
二、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的培养途径
         (一)、提升肢体语言的辅助力度,激发学生节奏感学习兴趣
         在许多的音乐教学课堂中可以看出,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会有很多小学生随着音乐做出动作,并且会非常兴奋。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发育的阶段,通常会使用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音乐的领悟。因此,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从而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节奏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和拍肩等动作来让锻炼小学生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让小学生练习节奏感。

在课堂之上,教师首先播放一首歌曲,然后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在组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练习歌曲中的“titi\ta\ta-a\”节奏,在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让学生随机分辨不同的节奏,接着还可以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节奏,加深同学们的记忆。最后,教师需要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来自由地做出肢体动作。
         (二)、儿歌教学节奏训练
         音乐教学阶段儿歌内容相对较多,儿歌的内容相对来讲较为通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教师在节奏教学引导期间,可以让学生在枯燥、乏味的单向传导的节奏内容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理解掌握,学生的节奏记忆效果也有了保障条件。小学阶段的节奏教学引导中,儿歌形式对各个学段的学生的教育指导适应力都比较强。针对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可以用这样一首儿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加个/圆点要/记清/楚。四分/音符,加圆/点,等于/一拍加/半拍。八分/音符,加圆/点,等于/半拍加/半半/拍”来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节奏知识要点,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利用生活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生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音乐节奏,教师要引导学演对某种音乐情景进行演示,也包括学生对音乐情景的演绎。表演方式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民歌、歌剧和音乐剧等音乐题材,此类音乐题材本身具有很宽泛的表演空间,在上述内容的教学中运用表演方式,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表演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比如《春之声圆舞曲》本身就是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目,具有很强的音乐表演性质,通过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地回春、一派生机的景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安排学生根据音乐旋律编排舞蹈动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一乐曲进行表演,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加深学生对于音乐情景的理解,还能够促进音乐素养的形成,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实现多个教学目标。
结束语
         教师在对小学生的教育教学中,要使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学到有用的知识,还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上的需求。节奏训练是在小学音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从抓好基础培养,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把握节奏的本质,让学生自我贯彻融入到音乐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因此,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让课堂更加活跃性,使学生能够有轻松快乐的环境来学习音乐。让学生将烦恼遗忘到脑后,全身投入到探索音乐的奥秘与快乐中。
参考文献
[1]汤雪红.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76-77.
[2]董玉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浅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208-209.
[3]朱润莲.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18(04):69-70.
[4]李娟.优化节奏练习培养音乐理解力[J].名师在线,2018(01):74-75.
[5]王艺澄.对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J].北方音乐,2017,37(24):117+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