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语是语言实践课程,要达到的语言技能只有重复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 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视为主动主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教师、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但是在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没有表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体现学习
一、学生主体性的含义
简而言之,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他们主动发展自己的潜力。 学生应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应是学生的“学”服务。 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角,不要把教育视为“教师灌溉、学生服”,而应该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事物内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因此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是这个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学生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内部的矛盾性。 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很重要,但外因更好,毕竟要靠内因发挥作用。 聪明的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句谚语叫做"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HIM?DRINK."实际上,同一教师、同一教材、同一教育环境、不同的学生都发挥着不同的学习效果。 这种差异有多种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不同。 因此,动员学习者的学习者确立自我动态、自我主动的角色意识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室气氛。
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需要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民主平等课堂氛围有助于沟通理解。 只能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表达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客观错误,主观平等的民主关系,客观错误等应该是学识错误,但主观上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社会成员,尊重他们,保护他们,实现与他们的感情和谐,使教室成为和谐的教育场所,他们的主体
2 .以人为本,分层教育。
以人为本,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倾向。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根据各自的智力、本来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的不同,英语的学习状况也必然千差万别。 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适应学生的状况,所有学生都能够发展,教师必须坚持材料教育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实行分层教学,给每个学生必要的自主表现和发展空间、时间,促进不同学生的普遍发展。
3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自由表达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参与,没有自由的学生,就不能在教育中说主体参与。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者参与,是英语学科实践活动和英语知识认知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认识的主体。
教师担任的角色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求构建新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 在教室里,老师不要“满堂灌”,要从教室的主角位置退下来,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的很多感觉。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作为思考活动的主体来实践,而不是把知识作为思考的结果来教学。 在课堂上,老师让能够让学生经常读单词读课文的学生评分作业的学生回答来自其他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参加教育活动。 同时,教师尽可能把教学内容活跃在生活现实中,授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用英语交际的场所,也成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智力训练的场所。
4 .教学生学习方法。
为了建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方法符合英语学科的认识规律,在研究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教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符合英语学科的认知规律。 教育的意义首先应该是教育学习,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好好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具有双重属性,是知识本身,也是训练思维的材料。 教师更重要的是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探索规律,学习简洁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学习策略。 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自主地科学有效地学习。
三、重视班级结构优化,为学生带来最优利益
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主体的整个课程。 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特别是英语课文教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
英语教学的本质是交流,通过活动表达。 活动是更新教育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重要支撑点。 活动是改变教育方式的关键。 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必须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情况。 主体状况指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象状况指的是英语的特征,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指的是英语的输入输出的外部条件。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是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将主体、客体、环境等情况相结合,找到三者相互作用的最佳连接点,让学生进行学习
参加,喜欢参加,参加过程中接受听、说、读、写等有效训练。
总之,英语课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学生参与程度如何,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采取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突出与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 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 瓦冰.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人间,2015(36):117.
[2] 杨莉.新课程下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旬),2015(12):118.
[3]张典.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 2015 (23) .
[4]王静丽.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 2014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