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小学学生而言,其书法素养的培育,需要在良好书写习惯、浓厚书法兴趣、规范书法技巧的辅助下得以实现。因此,以笔墨运用和技法指导为驱动开展书法教学指导,既符合小学生的书法学习需要,也可以使华夏书法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但是,就目前小学书法教学现状而言,教师指导不够专业、学生学习不够科学是不容争议的事实。基于此,承担小学学生书法教学的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引起重视、给予关注,从切实提升自身书法教学素养做起,就书法教学中的笔墨运用和技法指导作为重点,让孩子们在科学训练、积极参与、多元指导中切实提升自身书法技能,全面促进学生书法素养发展。
关键词:笔墨与技法;传承;小学书法;书法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书法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自小学阶段开展,便着手于学生的书法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在更加科学、到位、充分的书法指导下深度理解书法内涵,掌握基本书写技巧,使学生在全方位、多角度、针对性教学指导下学习书法,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培养浓厚书法兴趣,提高自身书法素养。并将书法学习中所汲取的营养、所得到的锤炼、所形成的能力全面贯通至自身学习、成长、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实现人生发展蜕变而提供助力。
一、以兴趣培养为起点,切实丰富小学学生的书法素养
全新《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强调:在小学教育阶段,要将书法教学纳入学生教育、培养体系,并自三年级开始对学生设立专门的书法课程,让学生再学习、练习、领悟中不断提升其书写能力,掌握基本的书法写作技巧,养成良好书写习惯,学会观察、临帖,在长期坚持训练中丰富其书法素养。但是,对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刚开始接触书法,对于不同字形的间架结构、内涵文化、书写技巧等的理解够不够充分、完备,使得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困境居多,挑战重重。对此,教师应该从书法兴趣培养抓起,通过对书法发展史的讲述、书法家故事的讲解、优秀书法作品的赏析等,使学生深度感知书法魅力,萌生浓厚兴趣,为促进其书法素养提升提供保证。
1.加强对于书法发展史的讲述渗透
对华夏民族而言,书法既是对汉字书写艺术的传承,又是对华夏民族文化内涵的体现。其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的书法发展起源于甲骨文,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在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不断蜕变和演绎中独具一体,别具一格。目前,其已经被流传至日本、韩国等过度,甚至在美国的博物馆,也存留着黄庭坚名作--《廉颇问蔺相如》和米芾的早期书法作品。对于这些知识和信息,教师在小学书法教学中应该逐步渗透,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深厚的文化自信心,对学习书法、练习书法萌生浓厚兴趣,产生强烈夙愿,进而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书法学习,提升书法素养。
2.开展对于书法故事的讲解融合
众所周知,练习书法过程,是一个枯燥、乏味、漫长的过程。很多小学学生由于在书法练习时往往会因为恒心不足而中途放弃,使书法学习起步阶段所形成的诸多意识、理解、思想等被渐渐搁置。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学生书法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生动性,教师可以将比较风趣、幽默的书法家故事融合至书法教学指导中,给予学生思想的洗礼和情感的熏陶,让其充分理解书法素养提升的艰难和不易,进而渐渐打消其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懈怠心理,激发起学生下功夫练好书法的恒心和毅力。
3.落实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剖析
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对小学学生书法理解力、鉴别力、学习力提升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以书法作品欣赏为驱动,结合小学学生的认知实际和学习需要,就比较符合其鉴赏水平的书法作品融合至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颜真卿《多宝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等书法作品的欣赏来激活其书法潜能,塑造其书法情怀,在逐步熏陶、感染中增强其书法情感。
二、以习惯塑造为导向,全面增强小学学生的书法能力
小学学生书法习惯的培养,应该从最基本的执笔方法、最恰当的练字工具入手,并通过科学、恰当、精准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使其在逐步训练中全面增强其书法能力。
1.加强对正确执笔方法的指导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书法训练的起点,也是每一个小学学生应该把握的关键。因此,在具体训练指导中,教师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和训练要点,把握要点,突出重点,不断提高指导的科学性、精准度。首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毛笔,就笔杆、笔尖的构造、作用、功能等开展分析和介绍,使学生对五指执笔法获得深刻理解。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必要时,可以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开展“手把手”的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分享,让其相互之间进行指导与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在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2.加强对恰当练字工具的选择
书法训练教学的开展,与必备的书写工具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在书写工具选择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理解毛笔、纸张、字帖等的选择要点,让学生学会甄别、学会选择。让学生明白毛笔的选择要把握准“四德”,选用具有“尖”、“齐”、“圆”、“健”特质的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作为初次接触书法学习的小学学生,其在书写纸张选择时应该选用米字格的毛边纸。在字帖选择时,尽量以构架比较简单、正楷的字体为主,例如,可以让刚接触书法的小学三年级学生选用颜真卿的《勤礼碑》作为字帖,并从最基本的笔画训练指导开始,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线联系偏旁部首,再分析间架结构,最后尝试临摹。
三、以能力提升为驱动,不断激活小学学生的书法潜能
在小学学生书法教学中,教师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不断指导、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方法,实现其书法潜能的全面激活。一方面,加强对基本笔画书写的指导。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观摩和示范指引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起笔、行笔、收笔技巧,理解不同笔画、字体中笔尖的走势,体悟行笔过程中逆锋、转笔、提笔、中锋的特点和要点,为书法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读帖、临摹等基本书法素养的塑造。在“读帖”指导中,要加强对学生观察、体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深刻、精准理解每一个汉字的构架和内涵;在“临摹”指导中,尽量多给予学生自主实践、练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把握不同汉字笔画粗细长短,把握提按轻重,并加强指导和评价,对学生多鼓励,少指责,促使其逐步树立自信,全身心投身书法训练。
四、结论
总之,小学学生的书法教学指导,对教师的耐心、爱心、责任心是巨大的考验。教师应该以小学学生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指导策略融合至具体书法的点点滴滴,多一份包容、少一些指责,使孩子们逐步养成良好习惯,萌生迫切热情,为促使其书法素养全面提升而夯实基础,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东升.小学书法教育的内容选择与教育方法探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的书法教学实践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42-143.
[2]笪红艳.溯古通今 传承文化——小学软笔书法教学案例设计[J].江苏教育,2019(13):73-75.
[3]高宝.小学毛笔书法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09):145.
[4]裴志琦.浅析小学书法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小学教学研究,2018(2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