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在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以生物课程标准为指引,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来对生活进行发掘,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入教学之中,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并对学生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终身发展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生活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而学生的学习应是为生活而服务的,故教学回归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应着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来对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确保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继续发展,促进学生将来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接下来,我们就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一、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教育本就源自生活,立足生产劳动。“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教学必将指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要注意把握好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积极调动学生运用实际经验来对知识进行获取,让学生开始由生活更为轻松、容易、自然地掌握教材中的生物知识,令学生能够逐渐熟练地运用所学生物知识服务于生活,从而学生才能最终积极自主地创造出更为美好的生活。为此,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极为必要的,其能从根本上满足教育教学形式发展的需求,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保障学生得以终身发展。
初中生物是扎根于实际生活的自然学科,故初中生物教学需要生活化教学。例如,初中生物教材中“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等部分内容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与环境保护、经济活动、自然生态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为此,初中生物教师要想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增强,就必须采取生活化教学,将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进行广泛联系,或将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引入课堂之中,或将部分教学放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及时间之中,以此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自然人,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日常生活而获得体验,令学生能运用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来对学习进行有效促进。
二、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导入方式不合理
对于生物教学的课前导入,教师一般都是单刀直入,这种直接、生硬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很难立刻投入学习,且生物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学内容晦涩难懂,学生本就不易学懂,这样的课前导入方式使课堂气氛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理解有了更大的难度,使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生物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将生物教学生活化,并以此来进行课堂导入。
(二)教学内容不丰富
多数生物教师课堂讲解的内容都是依据自己常年累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对教材内容简单分析总结来进行的。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这些教学内容是很难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使学生只能独立在课后进行学习,因而也无法让学生正确认识课堂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对生物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拓展,并引入生活化的知识,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三、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一)结合情景,激发兴趣
生活化生物教学,主要是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相关的情景教学是降低学生对生物知识理解难度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一些生活中经常见的生物问题,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对生物现象进行好简答,讲解其中的生物原理,同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还可以讲解生物发展史,以此来调动课堂气氛。
例如老师在讲述人教版初中生物《植物细胞》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搜集相关的植物,并对相关的植物习性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一定的植物知识,同时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内容,知晓了显微镜的相关用途,老师在进行《植物细胞》的相关内容的讲解时,老师可以让学生首先思考植物细胞的形状,以及其中包含的一些细胞器,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相关图示的绘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对相关的植物细胞的特性进行讲解,随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显微镜对相应的植物细胞进行观察,并阐述相关的植物细胞,老师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同学们知道,花生,马铃薯等我们经常吃的一些植物,他们都是哪一部位吗?”老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讲述,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置相关的组别,实行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基础较好的学生,扶持基础较差的学生,两者相互进步,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降低老师的教学难度。
(二)结合实际,设置问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的结合生活实际,对相应的生活现象进行讲解,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加强实际案例的说服性,同时生活化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进行相关的生物教学时,老师应该防止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出现。及时的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课堂互动,在教学时,老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为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便利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适当结合图像,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例如老师在讲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植物为什么都是绿色的?植物为什么都是向阳的一面较为旺盛?“通过类似的生物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教学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养的一些植物进行相关讲解,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老师可以询问学生:“植物细胞在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否还有光合作用,相应的生物图像,怎样进行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关讨论,通过课堂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老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对植物的呼吸作用进行相关的图像绘制,并对相关的图像进行简单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随后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逻辑思维。
总之,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的课堂教学来说,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它能够使教学更加的贴近生活,使学生们觉得亲切易懂,并且将抽象的知识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可以辅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够强化学生们的知识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春义.实现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17).
[2]赵慧敏.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