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6期   作者:陈衍欢
[导读] 学生对于道德理念没有很准确的甄别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摘要:随着国内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给我们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心智不成熟,属于价值观塑造期的学生影响十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时期,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学生对于道德理念没有很准确的甄别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管理;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前言
新课标课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基础上,学校教育不再局限于智育区域,德育工作也开始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深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社会环境对于德育工作的不断重视,网络时代为德育教育提供的良好教育基础设施,小学德育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时代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学生接触事物较少,对于道德理念的甄别能力不足,因此,这一阶段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教学目标不够具体
许多学校和教师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德育工作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德育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没有认识到德育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工作中偏重智育的情况普遍存在,思想道德教育长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部分教师还这样认为,德育是一种形式主义较强的工作,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缺乏对于德育教育的深入认识,现实社会中,许多思想理念和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时候,德育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德育可以引导学生甄别思想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德育教学内容不够科学合理
德育教育内容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德育内容价值的客观规律,只有经内化和实践证明的德育价值观,才是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当今时代许多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往往照搬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没有跟随时代脚步更新德育内容,没有积极创新,导致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所接受的德育教育也是落后的,这种德育教育的效果一般较低。
(三)小学德育教学趋于成人化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小学德育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过于高深,甚至假大空,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且校方确定的小学德育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小学生难以接受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因此,小学德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加上内容乏味,缺乏趣味性,小学生的德育学习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小学德育的实际效果较难发挥出来。
二、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德育工作应当保证其中的引导性
意大利著名教育学家但丁曾经说过: “智慧的缺陷常常需要道德去填补,而道德方面的缺陷却不能用智慧去填补。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小学德育教育受到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勇于接受新时代的挑战,长时间以来,个别学校没有做好智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工作,部分学校领导会硬性要求教师班级的成绩指标,将德育作为软的指标,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长期存在,德育与智育在促进学生身心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都同样重要,但是从实际来看德育和智育还是需要有所侧重,这是由德育和智育的工作目标所决定的。
(二)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国内著名的教育学家徐特立曾经这么说过:“学校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育人才是根本目标,我们要引导后代成为具备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接班人。”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名人发表过德育重要性的言论,这些言论都要求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要处理好知识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关系,让知识学习和德育教育互相促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新课标改革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科教学要注意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过程探究和方法总结、情感控制和价值树立并重。积极开发各学科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环节向学生灌输德育教学的内涵,切实把握学科与德育的结合点。
(三)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及形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时难免带有自身的性格特点。但是绝大部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的德育工作时,往往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一味给学生讲大道理,学生知识水平有限,无法理解高深的理论知识,造成德育效果不甚显著。因此,小学各学科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比如说通过辩论、知识竞答等方式,以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搜集更加趣味性的德育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接受德育学习。
(四)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新时代的学生被很多人称为垮了的一代,许多人认为新时代的学生过于沉迷网络,而网络中的文化很多都是虚拟的,加上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很追求个性和自由。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影响小学生是必然的结果,但是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网络文化,不能一棒子打死,网络文化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应用网络信息,学生上网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络信息不是洪水猛兽,我们学校和教师要做好准备,迎接网络信息对于学校教育的挑战,最大化网络信息对于小学生德育的有利影响,最小化网络信息对于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不利影响。
三、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既是普通的教学工作,又是不平凡的教学工作,德育关乎学生的未来,我们要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直面新时代的挑战,为我国德育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彩鸾.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新智慧,2019(41).
[2]黄丽珍.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2018(11).
[3]杜彦芳.浅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学英语之友,2018(06).
[4]陈维祥.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J].卷宗,2019(01).
[5]田莹.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课内外,2018(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