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施工往往会涉及大量施工内容,所应用的技术工艺也比较多。为了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提升 技术工艺水平。桩基后注浆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必须注重准备阶段的施工作业,及时控制和管理施工关键技术。经济发展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应提升工艺水平。桩基后浇筑施工技术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在开展桩基施工时,必须全面掌握施工地层问题,综合考虑桩基长度与承载力,以此维护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后注浆;施工技术
1 桩端后注浆施工工艺
1.1 注浆管的制作
在制作钢筋笼的同时制作注浆管。注浆管采用直径为25mm的焊接管制作,接头采用套筒连接,套简两端与钢管焊接。注浆管长度比钢筋笼长度多出约8~9m,高出钢筋笼部分的注浆管每隔2m用φ12钢筋与吊筋组成钢筋笼。注浆管高出自然地坪200mm,顶端敲扁用胶带封严,防止泥浆等进入注浆管。在桩底部长出钢筋笼5cm,注浆管在最下部20cm制作成注浆喷头(俗称花管),在该部分每旋转45°用钻头均匀钻出4排8mm直径小孔,每个孔上用橡皮及胶带封死。当注浆时注浆管中压力将橡皮或胶带进裂,水泥浆通过注浆孔压入砾石层中,而混凝土灌筑时该装置又保证混凝土浆不会将注浆管堵塞。
1.2 注浆管的布设
将两根注浆管对称绑在钢筋笼内侧。成孔后清孔、提钻、下钢筋笼,喷头部分应加混凝土垫块保护,不得摩擦孔壁以免膠带皮破裂造成注浆孔的堵塞。第二节注浆管在上端和钢筋笼绑扎,下端自由,钢筋笼对准焊接后,接上注浆管,放下钢筋笼后,松开注浆管,注浆管对直后与钢筋笼绑扎牢固。按照规范要求灌筑混凝土。桩基施工中要妥善保护好露出地面的注浆管,防止弯曲、断裂,否则注浆管中会进入泥浆、水泥浆等,给后来的注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注浆设备及注浆施工的速度
由于桩端持力层为砂砾层,渗透系数较大,注浆压力为低压注浆,故选用额定工作压力为8MPa的注浆泵。注浆施工时,采用固定注浆泵,移动注浆浇灌的方法,以减少注浆的辅助作业时间,加快注浆速度,根据试桩的记录,每根桩的注浆时间控制在60min左右。
1.4 开塞控制
若成桩时间与注浆时间间隔太短,桩身混凝土强度较低,可能会被注浆的压力所破坏。因此,在混凝土灌筑完成后48h内先开孔,开孔时在现场观察高压注浆泵的压力,记录开塞情况。
1.5 注浆控制
(1)待桩身强度达设计强度的80%后,压力注浆才对桩身不起破坏作用,可以开始注浆。(2)注浆前,首先检查水泥,不能有结块现象。核实进场的水泥量及水泥浆的水灰比。检查高压注浆泵的压力表、阀门、管线完好状况。在注浆前用水进行通管,水从一根端管子进去,另一根管子出来,表示两根管子连通。注浆开始记录注浆压力,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和实际情况,采用低压慢注,浆注进去后,方可慢慢增加压力。注浆一般以注浆量为主控因素,注浆量达到预定量,无特殊情况即可停止注浆。预定可参考试桩的注浆量进行修正。
1.6 安装桩端注浆阀
注浆阀的安装和钢筋笼的制作也要同时进行,连接安装桩端注浆阀和相应的注浆导管,但必须保证桩底注浆的底阀要比钢筋笼长180mm。利用钻孔机将超出部分钻成花孔,然后用胶带封严孔隙。同时为避免混凝土浆液将桩身堵塞,应利用超声波对桩底浆管全面检测,只有检测符合质量标准才能投入施工。
1.7 布置注浆管
在支柱号注浆管以后,应沿着钢筋笼周围开始对称布置注浆管,在吊装钢筋笼时必须保证钢筋笼没有出现扭曲变形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注浆管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为免因孔壁受到摩擦而导致注浆孔破损或堵塞,在施工时应选择在喷头位置处设置保护垫块,然后按照施工规范开始混凝土浇筑施工。
1.8 注浆施工
在注浆前首先应检查水泥不能存在结块现象,注意检查水泥量和水泥浆水灰比,核实注浆泵的压力表、阀门以及管线情况。在注浆前还要进行通管试验,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80%以后才能进行注浆压浆。在注浆施工时,应采用移动注浆浇灌的方式来减少注浆的辅助作业时间,加快注浆的速度将每根桩的注浆时间控制在60min以内,同时加强对注浆标准、压力、用量等的控制。由于各个地区地质条件不同,注浆量也没有固定的公式进行计算,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注浆量。在进行注浆施工时通过对注浆压力、注浆量的控制实现对注浆施工质量的控制。其次,要注意控制开塞,当成桩时间和注浆时间间隔太短时,桩身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可能会被注浆压力破坏,所以应在混凝土浇筑后的48小时内开孔,并注意观察高压注浆泵的压力记录开塞的情况。此外,在注浆时应选择整个承台群桩一次性注浆,注浆时先施工周围桩位然后再进行中间桩的施工,这样可避免水泥浆流失。在注浆时要做好施工记录,记录内容要包括施工时间、注浆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注浆数量和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理等。
2 桩基后注浆施工关键技术要点
2.1 确定注浆速度
砂砾层为桩端持力层,渗透系数比较大。由于注浆压力比较低,必须明确注浆泵额定工作压力,将其控制在8MPa。在具体施工时,选择固定注浆泵开展施工操作,采用移动注浆灌注方式,不断缩短注浆辅助作业实践,以此加快注浆速度。
2.2 控制注浆顺序
在注浆施工作业中,应当采用承台群桩开展施工,实现一次性注浆操作。先开展四周施工,之后再开展中间施工。通过此种施工顺序可以防止水泥浆流失。在具体施工作业中,必须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记录内容包括施工注浆起始时间、注浆量、突发问题等。
2.3 开塞控制
如果成桩时间和注浆时间间隔比较短时,说明桩基混凝土的强度比较低,将会直接影响注浆施工作业安全与质量。基于以上方面,在进行开孔施工时,必须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2d内开工,在施工现场实时观测高压注浆泵压力,准确记录开塞情况。
2.4 控制桩端注浆水泥量
在施工过程中,桩端注浆水泥量应当大于2t。在水泥浆搅拌之前,准确计算水泥浆配比水用量,做好相关标记。水泥浆控制后,放入过滤网,以免注浆管内部存在水泥颗粒,从而导致管路堵塞。在连接注浆管和注浆导管时,必须确保接口位置的密封效果,严格控制注浆压力精确度。在开展注浆作业后,当注浆压力比较大时,必须实时观测浆液注入状态与压力表,同时做好记录工作。当注浆量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当停止施工。关闭三通下阀门,开启上阀门,以免注浆导管内溢流水泥浆。
2.5 注浆管连接与安装
开展注浆管施工时,需要应用丝扣连接方式。孔口安装时,通过管箍连接注浆管。与孔口连接时,必须注重注浆管焊接质量,满足验收标准后,开展下一阶段施工。使用铅丝捆扎和固定钢筋笼与注浆管,将捆扎点均匀设置在加劲箍位置,保证纵筋底部的平整效果。在进行空孔段注浆管焊接时,应当保证密封效果。在钢筋笼下放期间,杜绝晃动和冲击问题,也不能对下部注浆导管进行悬吊处理。工程监理人员应当注重监测注浆施工过程,确保其满足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技术支持下,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全面考察施工现场情况,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工艺,以此维护工程建设质量。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桩基施工方式,可以缩短工程周期,还可以加强工程质量,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加发. 关于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23(19):20-21.
[2]许中长. 探讨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0(5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