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要点》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7期   作者:汪海鸿
[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房建设行业迎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房建设行业迎来了暴发式增长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工程规模的日益庞大及施工难度的持续提升,这使得传统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近年来,在大型建筑工程不断投入建设的背景下,由于管理缺失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案例并不罕见。为此,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控制要点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升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各项管理内容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并非独立存在。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需要从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优化机械设备性能、改进施工技术、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全方位入手,这样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水平提升。
        1.2有助于确保建筑工程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不断规范,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质量验收环节加大了管理力度。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能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拆改几率,避免二次施工,能够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安全性,还能使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2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还有一大批建筑企业单位并不具备严格而完善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控制有些松散,员工缺乏执行力,许多看似合理的规章制度到了员工层面,就会失去作用。另外,许多规定过于粗放,不具体不细致,容易让人钻空子,且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管,从而导致工程的进行受到阻碍,拉低工程质量。只有在项目、经费、人事、选材、施工等各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并且由专人监督问责,加强对公司内部的控制,才能提高施工质量。
        2.2建筑材料管理存在问题
        许多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缺乏对材料管理的重视,在购进材料后将其随意堆积,未能进行分类与保护,因此出现了大量的材料受潮、氧化、损伤问题,另外在重要材料的配置和使用过程中,例如混凝土的浇筑,从业人员未能根据材料特性严格控制各个环节,没有及时测量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也没有做好保温和保湿工作,导致后期产生裂缝。
        2.3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2.3.1部分器械的操作人员素质较低
        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总是不可或缺。有些大型器械,例如挖掘机等,其操作人员需要考取证件才能进行操作,相对而言,这些器械的操作者都会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在使用设备时一般能够注意保养,能够规范操作,出现的错误较少,对机械设备的损害也较少。但其他的很多设备都不需要考取执照,例如搅拌拖泵、打桩机等,操作员没有统一的培训标准,也没有证件保障,大量的操作员并不具备操作机械设备的专业素养,也不注意爱护设备,这就导致机械设备的寿命大大缩短。
        2.3.2企业保养和维修工作不到位
        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误区,认为只要设备还能够运转,就不必拨出资金投入到保养工作中,否则会增加生产成本。正是由于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普遍存在思想意识水平问题,才导致了建筑工地的机械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并且不能得到润滑、清洁等保养,因此其使用寿命大大降低。还有,很多管理人员会忽略设备出现的一些小问题,不会对其进行维修,只要不影响使用,就搁置不管,致使一些小故障逐渐恶化,造成设备损坏。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对策
        3.1在施工工序开展前加强质量监控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在施工工序开展之前,相关人员需要明确工艺流程,对施工工艺进行细致分析,掌握施工工艺中的重点内容。比如明确拉杆的布置位置、明确灰缝的厚度、灰浆的丰满度等。还需要重点掌握混凝土浇筑时的振动点和振动时间。通过掌握这些内容,监理工程师可以明确质量监控工作的关键目标和标准,可以更好的开展后续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想建立承包商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必须观察各部门人员是否在各自的岗位上,职责是否明确。有必要实施对质量人员和接收人员的选择,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往往会考虑到节约管理成本,将质量人员替换为施工人员、材料人员和材料人员。然而,这两种工作职责之间往往存在矛盾,这对质量控制非常不利。
        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和物质样品制度,通过这两项制度来加强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人、物这两因素涵盖面广,数量多,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的话,很难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可以通过物质样品制度构建样品监控系统,通过样品监控系统来加强对人、物的管理,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参考。在构建样品监控系统时,首先需要根据实物样品的数据来建立标准,之后再将参照材料和样品进行对比,如果参照材料的数据符合相关的标准,就可以通过验收,反之则不通过验收。通过样品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加强对材料的管控,对材料的检查工作变得更加清晰、高效。材料检验由接收方负责,监理工程师应定期检查。对出现的偏差,通过奖惩制度进行调控和解决。这样,通过实施样品监控系统,可以基本解决物料因素在质量监控中的困难。
        3.2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模型系统的实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设置控制点来提前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往往是不可能的。实践证明,模型系统的实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进行大规模的工艺活动之前,模板的质量检验和分析可以起到以下四个作用:首先,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未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后续作业中实施关键控制;其次对操作人员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进行处理,以减轻今后质量控制的负担;再次是操作者和检验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有清晰直观的物理标准,使每个人心中都有标准;最后避免由于普遍的操作问题导致的大规模退货情况的发生。因此,监理工程师必须在施工过程开始前对模型工艺产品进行验收,并做好必要的工作,防止大规模返工。同时,对工艺操作人员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加强现场检查,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做到及时控制。一定要及早发现和纠正问题,避免积累,避免大量返工损失。
        3.3加强施工过程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
        工艺产品效果评价和产品质量隐患的综合调查的重点是尽量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检。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者在检验过程中实施了多级检验和交叉检验制度。两种体系介绍如下:作人员的验证、监理工程师的验收。交叉检查制度是指各操作小组和各小组在工艺产品完成后互相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艺产品分别进行检查,有利于多角度、多角度的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两种检验体系的实施基本实现了对施工过程产品的全面检验,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难点带来的困难。
        结束语
        质量管理活动贯穿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开展科学高效的质量管理活动是提高业主满意度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及质量管理现状,研究最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意识渗透到每一位项目参与人员以及每一个项目实施细节之中。
        参考文献
        [1]薛郭包.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4):216-217.
        [2]刘朋.试论如何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07):187-188.
        [3]张贤龙,丁庆松,张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5):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