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推动高中素质教育发展的新动力,在高中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文章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积极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步伐,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
社会的发展使得信息素养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而直接与这种要求相呼应的信息技术课程也相应地走进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表中。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下接以综合实践活动形态存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上接形式各异、要求不同的各高校各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对于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特别的意义。随着高中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然而,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正式走进高中课堂时间较短,加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这门课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了种种问题。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正视其发展中的问题,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我们试着梳理了这门课程的现状,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相应的反思,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的重复化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在制定时考虑到了小学、初中阶段已经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前提,虽然也兼顾了各地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但在课程标准制定上还是选择了非零起点的设计思路,但这种思路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表现的并不明显。特别在课程的必修模块,高中的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及简单软件应用等,而这些内容往往都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1.2教材编排不合理,知识缺乏连贯性
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还是在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 年通过的,内容与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严重脱节,教材内容陈旧,不少教学内容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高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信息技术,但由于各种原因,能学会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不多,来自农村的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几乎是空白,以至于到了高中还要从头学起,知识缺乏连贯性。
1.3 缺乏考核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非本科高考招生科目,在高中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除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技术高考,平时几乎没有一次像样的统一考试。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强化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维度
信息技术课程是在过去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传统的计算机教育强调的是对客观操作的具体描述,和人类的社会生活联系不多,因此是“价值中立”的。计算机教育的这种传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多维目标的落实。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课程目标的多元化,整体、科学的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首先,在课程理念上不能只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的目标视为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应结合内容具体设计价值目标并认真思考这些目标的可能性及落实手段;其次在具体教学设计中要有意识的把“社会问题情境”这一要素融入到技术操作中,并在课程实施中明确这个“社会问题情境”并不仅仅是技术操作的载体,而是价值和态度学习的必要平台,引导学生在这类问题解决中体悟信息技术的伦理意义。
2.2丰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目标达成的根本途径,实践中我们要围绕多元的目标,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以往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往往立足单一学科立场,只围绕学科体系组织选择主流课程知识,因此课程内容虽然系统但却略显单薄。从文化的视角看,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体现为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共存;课程实施上应是学生、教师、信息内容之间的文化交互,应该是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人与媒体以及多元信息文化的共生过程。而我们的课程恰恰缺少了对边缘文化、草根文化的关注,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反复讲解 Windows 但没有 Linux,重复练习 Office 却不关注 WPS 更没有 Google 文档,用 IE 但不用 Firefox,有程序没游戏……这种对边缘文化漠视导致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结构性缺失使得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因为虽然学习无法决定正式的课程的生产,但他们却可以决定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消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有课程意识,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有意识的丰富课程内容,如在教学中增加一些诸如博客、维基等流行信息技术的介绍,或者引入一些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人物、事件等内容把信息意识、信息价值等内容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丰富将信息技术知识“真”的追求和学习者个人“美”的体验结合起来。
2.3 活化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形式
高中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学科课程,但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有着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这种特殊的课程逻辑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活化课程的实施形式,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实施的策略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课程实施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三、结论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在高中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充当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21 世纪将是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在当前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形势下,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洁芳.教育信息化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分析[D].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 (7).
[2]张燕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3]徐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9,(6):33-35.
[4]容中逵.学科、授受还是活动、探究?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