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肠息肉的小科普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刘靖
[导读] 关于肠息肉的小科普

刘靖
(蒲江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600)
   日常生活可能有一些人碰到身体不适的不会立马去看医生,而是能忍则忍,说不定过几天就没事了,可是朋友们不要小瞧这些,因为它们分分钟会小病变成大病,会因此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
导致肠息肉的原因
1、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饮食结构不合理,偏向重油重盐重口味是很多现代人的通病,然而这类食物对肠道的刺激性是非常大的,饮食经常偏向重口味,长此以往会导致肠道的抵抗力下降,给炎性息肉的增生提供了“温床”。
2、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4、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基因异常
   有肠道息肉家族史的人也是肠道息肉的高发人群,由于抵抗力较弱,所以稍微一点程度的肠道炎性刺激都会“无力抵抗”,从而诱发肠道息肉的增生,提前预防,也是避免肠道息肉的一个措施。
6、生活习惯
   由于多种外在因素,诸如工作等方面的所致,不少人也经常会有憋便意的情况发生,其实这种做法可是非常容易被息肉“盯上”的!大便长期滞留在肠道内,会变的干结,还有很多毒素,这些都会对肠道产生刺激。
肠息肉症状
1、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脱垂和肠刺激
   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出血量少。如果排便时息肉因挤压而脱落,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则会发生更多出血。便血的特点是便血不滴血。当息肉大或多时,肠粘膜受重力牵引而逐渐下垂。可能发生直肠脱垂。当息肉被蠕动拉扯时,可出现肠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血便化脓、急后重等。
2、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是间歇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和息肉脱垂
   间歇性便血或粪便表面有血,多呈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有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急性加重,便秘或大便次数增多,也可引起肠套叠。排便习惯的改变包括排便时间和频率的改变,不明原因的便秘或腹泻。尤其是便秘和腹泻反复出现,应提高警惕。正常大便应为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大便,便薄、平或有时有血迹。腹痛相对少见,有时息肉过大可引起肠套叠,导致肠梗阻和腹痛。
如何预防肠息肉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如果人们戒烟,五年后,世界癌症将减少三分之一;其次,不要喝太多。烟草和酒精是极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容易导致酸性体质和息肉。


2、注意饮食
   首先多吃蔬果以及粗粮谷物,这些食物当中富含纤维素,可以帮助促进消化吸收的同时,也能够加速肠胃蠕动,能够有效预防结肠息肉出现的风险。另外蔬果当中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对于预防结肠癌症也是极有帮助的。不要吃太多咸、辣的食物,不要吃过热、过冷、过期、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一些基因遗传疾病的人,应适当吃一些防癌食物和碱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3、保持良好的态度
   要有良好的应对压力、工作和休息的态度,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引起肠息肉的重要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机体疲劳、乏力,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失调。机体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沉积,也可导致气滞、血瘀、中毒性消炎等。
4、坚持体育锻炼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锻炼,多出汗能排出体内酸性物质与汗液一起排出体外,避免酸性体质的形成,引起肠息肉。
5、生活要规律
   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通宵唱卡拉OK、打麻将、晚上不出门等,会加重身体酸化,容易患肠息肉。戒掉抽烟喝酒的习惯,我们知道抽烟以及喝酒的习惯对于身体有着极大的损害,尤其是过量烟酒还会增加结肠息肉以及结肠癌的风险,因此对于有过相关病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规避烟酒的习惯,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
息肉可能变成肠癌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息肉,它是肠粘膜表面的一种隆起物。是一个肉疙瘩,实际上是良性肿瘤。一般来说,当它发生时,身体不会有任何症状,所以除非体检,很难发现肠息肉的生长情况。临床上根据息肉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一般来说,癌性息肉是指腺瘤性息肉。大连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医生王荣迪解释说,腺瘤性息肉实际上是大肠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其癌变的原因是由多种外部不利因素刺激而成。这种不良刺激会导致细胞凋亡甚至增殖机制紊乱,并会长期发生癌变。据统计,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转化而来的。但我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息肉发展成大肠癌不是一天一夜的事,越短是5年,越长是15年。因此,定期的体格检查和息肉的早期干预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息肉需要动手术
   肠息肉是肠粘膜局部隆起的一种病理改变。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可以小到芝麻、绿豆或核桃。这个数字可以从1到几十万不等。从形态上看,有带蒂息肉、次带蒂息肉和扁平息肉。根据其病理性质,肠息肉可分为五类:新生物性、炎性、错构瘤性和增殖性。其中,新生物即肿瘤,主要指肠腺瘤,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约占70%-80%,对人体危害最大。
   肠息肉是肠粘膜的一种新生物。在病理检查的“金标准”出台之前,所有的诊断都只是猜测,不取出就留在体内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是恶性的,危害就不用说了;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随着息肉的增多和数量的增多,癌变的几率也迅速增加。直径超过2厘米的腺瘤近一半会癌变。即使是炎性息肉,对人体的危害也较小,但随着息肉的增多,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因此,息肉应该切除。
   其实无论大病小病,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都应该用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这无论是对我们的工作和健康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这种好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来自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