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美术教师专业成长对家庭美育课程研发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6期   作者:邓娜
[导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居家线上学习又成为学校主要授课方式,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做到课程设计变革、让教学方式转变、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

成都高新区西芯小学 邓娜

摘 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居家线上学习又成为学校主要授课方式,这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美术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观念、做到课程设计变革、让教学方式转变、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该文从教师专业成长途径、教师专业特色如何转化为家庭美育课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美术教师 专业成长  家庭美育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给中小学常规教学的正常开展按下了“暂停键”,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教育失衡和不足的契机。居家学习,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观念,对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提出新要求,从学校到家庭、从线下到线上、对线上教学的改革向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美术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兴趣是最大老师,美术教师培养和提高对某一专业知识的兴趣,从而驱动自己愿意自觉地去学习研究该专业,兴趣也会促使教师全身心无怨无悔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
        1.临摹大师的作品总结艺术表现手法
        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起点更高,进步更快,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向大师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疫情期间居家网络学习更是有利的机会和条件。笔者临摹了约瑟夫、永山裕子等国内外水彩画家的作品。


        2.将学习大师的表现手法借图片转换
        摄影图片也是艺术作品,光影、构图等都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作为技法的研究比写生更便捷,特别是疫情“困家”时期,解决了不能出去写生的问题。


        3.写生将所学转换运用到实践中
        (1)外出水彩风景写生
        面对大自然的丰富多彩,需要取舍,根据作品的表现提炼素材,情感的表达而夸张表现,这样难度会更大。


        (2)水彩花卉写生
        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景一情。


         二、教师专业特长如何转化为家庭美育课程
        疫情期间全面宅家,正是推广家庭美育课程的绝好时机。家庭美育课程受场地所限制、材料工具受限制、方式的转变,特别是线上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自身的专业特长转化为家庭美育课,利用家庭生活环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用艺术和美重塑家庭的氛围、亲子关系。既要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又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美育学习氛围,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以下列举四个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或个人爱好开发家庭美育课程的策略。
        1.设计专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一部电子通讯设备就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艺术也浮现出了新的样貌,动漫海报铺天盖地,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的万里航老师出生设计专业,紧跟时代步伐,疫情宅家期间设计《新时代的画笔——sketchbook平板手绘》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身边的电子设备进行绘画创作。而各式各样的绘图软件给我们提供了万能的虚拟画笔,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变得高效便捷,变得随时随地,借助新时代科技的力量创作出更多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让学生爱上绘画,让绘画成为表达的最有效途径。


            2.个人爱好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布是衣永恒的主题。布艺是一种古老、传统又质朴的民间艺术,它将手工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既体现了生活的温情与智慧,又彰显了艺术的审美与创造。西芯小学邓娜老师出生教育学专业但平时爱好做手工,疫情宅家期间利用旧衣服、废旧布料,设计适合家庭美育的手工内容,如《小围裙》和《小熊你好》充分利用了布料的造型、花纹等特点,造型质朴、稚拙,难度适中,适应小学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让专注的针线活滋养学生的心灵,让手工的成品慰藉学生的心理。


        
        3.泥塑专业
        疫情宅家期间,擅长泥塑的成都天府新区美术教研员戴科彬老师将艺术和美食的融合设计家庭美育课《蔬果花式馒头》,既可以学会一门餐厨技能,一些面食的餐厨知识与技能,养成参加家务劳动的习惯,并将这些知识技能和美术核心素养相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创新设计与合作能力,养成节约粮食、爱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和习惯。生活即是艺术,让学生感受艺术即是生活,真正将美术上升到美育,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有艺术修养和高尚道德的人才。
 
        4.国画专业
        往日春风正拂面,今昔花开更胜红。疫情虽然让人们困在了家里,益州小学周婷老师结合自身国画专业特长,设计家庭美育课程《中国没骨画?蓉城花卉》,用画笔绘制一幅花卉,进一步融入自然,感悟生命,感受生命的轮回、从而更加珍爱生命。让优美的芙蓉花和蜀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一抹甜美的粉色驱散心中的阴霾,用美的力量再次赋予新的力量。
 

        三、家庭美育课程建构模式

 

        在特殊宅家时期里,探索教师个人美术专业特长提升、开发家庭美育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师队伍的构建,迫切需要教师群体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新的认识。美术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善于实践研究、强化专业技能,做一个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今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以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席 勒 .美育书简 [M]. 北京:中国 文联出版公司,1984.
2.朱光潜.谈文学[ J] .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 M] .上 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245 .
3.鱼凤玲.《美育》,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1 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