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医院内科一种常见的病症。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国内外对其发生机理和临床治疗等问题研究较多,进展亦较快。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及其组成部分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这种炎症可导致呼吸道对多种刺激因子的反应程度大幅增高。在哮喘易感群体中,此类炎症反复发作,从而引起极速喘息、气促、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病症发作时间一般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常伴有通气不畅、胸闷等情况,部分患者的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有所缓解。
一、诱发哮喘的原因
引发哮喘的情况有很多当面,例如在家庭方面,养的猫、犬、鸟等宠物,真菌、花粉、食物添加剂(酒石黄、亚硫酸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异体蛋白(鱼、虾、蟹、鸡蛋、牛肉)、芝麻、腰果、香烟烟雾、剧烈运动、吸入冷空气、气候剧变(寒冷、低气压)、药物(心得安、阿司匹林类)、月经期前、胃食管反流、杀虫剂(DDV、蚊香)、来苏儿、油漆、汽油、涂料、化妆品、厨房内油烟等都会一定程度引发哮喘和刺激哮喘病症复发。
二、临床表现
根据医院临床观察,部分哮喘患者起病会观察到发作先兆现象,如开始流清鼻涕、频繁喷嚏、鼻咽部发痒、胸闷等。哮喘病症程度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哮喘发作症状为呼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气憋、喘息或咳嗽,实时体检时双肺可听到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轻度病症患者表现为胸闷或顽固性咳嗽,实时体检无异常。大多数哮喘患者发作具有明显昼夜节律,即哮喘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某些患者哮喘发作具有季节规律,如过敏性哮喘常在夏秋季发作。早期患者脱离过敏原后症状可以迅速缓解或给予正规治疗后症状会得到迅速的缓解。
三、诊断标准
1.较为频繁和反复的快速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一般跟接触应源病毒感染、剧烈运动或接触某些刺激物有关。
2.病情发作时双肺可听到分散或弥漫性的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3.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或呼吸困难。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快速喘息及剧烈咳嗽)应至少确保以下任意一项试验结果阳性:①支气管舒张试验测试为阳性;②最大呼气流率日变率≥20%;③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测试为阳性。
四、哮喘诊断现状
据医学相关报道,目前国内外普遍存在哮喘诊断不足的问题。有关单位及医院曾对哮喘诊断状况进行调查,不加选择地对57例门诊哮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首次出现症状时间、首次就诊时间、首次确诊时间、确诊依据和被误诊病种等。结果显示:起病1年内就诊率为96%;首诊至确诊年限为(9±1)年。依据肺功能检测确诊者仅占20%,可见医院医师对哮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低是导致哮喘诊断不足的根本原因。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哮喘诊断状况不容乐观。医院医师对哮喘病症症状认识不足、忽略肺功能检查、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是导致当前哮喘病症诊断不足的主要原因。
五、诊断不足的原因
1.临床医师对支气管哮喘患病率认识不足,在患者就诊过程中询问病史不细或简单听取患者的主诉,不做深入的检查和病情分析,以致有些医院医师将支气管哮喘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气肿。
2.医院主治医师对支气管哮喘本质、发病规律及发病诱因认识不足。其实医院医师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稍微仔细的询问患者病史就会发现:①多数患者发病诱因为哪方面;②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做到及时快速缓解;③部分患者哮喘发作有季节节律及昼夜节律。
3.在哮喘诊断过程中,肺功能检测使用不普遍,对于非典型哮喘,不做相关的肺功能检测就很容易误判、误诊。
鉴于上述情况,医院院方主治医师应努力做好支气管哮喘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率。另外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应对支气管哮喘易感者提高病症诊断的警觉性。根据以往研究结果,以下几点可作为哮喘易感者的特征:①具有支气管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家族史;②患者出生时体重偏低;③患者出生后非母乳喂养;④生育母亲吸烟,尤其是妊娠期吸烟,以及出生后早期被动吸烟;⑤3岁以前反复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喘憋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⑥儿童时期对多种物件、植物或者食物过敏;⑦对屋内螨虫呈高度过敏状态;⑧气道反应性增高;⑨饮食中缺乏氧化剂(如维生素A、C、E),缺乏含有脂肪的食物(如鱼油和一价不饱和脂肪酸);⑩长期患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院方诊治医师应特别重视早期非典型症状如发作性胸闷、顽固干咳的诊断,减少漏诊,还应在诊断初期重视肺功能的测定,将其作为早期确诊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研究某些特殊类型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特点、规律,包括职业性哮喘、阿司匹林哮喘、运动性哮喘、老年性哮喘、月经性哮喘、妊娠性哮喘等。
四、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在临床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相关的问题:由于哮喘患者发作哮喘一般为急性情况,在此情况下,哮喘患者会出现缺氧或者应用茶碱类药物及β2-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心跳加快,另外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也会伴随出现血压升高,或者由于哮喘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等血压病症,上述情况下千万不要给予患者治疗使用β2-受体阻断剂,即使是小剂量也是十分危险的,这样做是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哮喘症状的。
2.临床应用氨茶碱应注意的问题:至今氨茶碱依旧是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种常用特效药物,因此在为病患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病患需要静脉用药,最好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而不是静脉注射,因为后一种途径的用药效果并不会优于静脉滴注。
(2)由于药物特殊,氨茶碱的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十分接近,而且其患者个体差异很大,用药差异也很大。因而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3)老年人、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病毒感染或同时合并应用大环内酯类、H2-受体拮抗剂、喹诺酮类药物等,由于茶碱清除速度减低,故应适当减少茶碱用药量。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仍是目前控制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最有效的药物,要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口服或肌肉注射、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
4.使用阿托品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对于阿托品类过敏者应禁用溴化异丙托品。妊娠早期及青光眼患者应慎用此类药物。
结语
近年来,哮喘的治疗发生了较大变化,治疗更趋于合理,疗效更佳。医院组织应当不断提升医师的哮喘诊断水平,提高哮喘的诊断率,进一步有效快速的治愈或者缓解哮喘病人的症状。医师要不断优化治疗方法,重视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