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卢桂娴
[导读] 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分析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问题。结果 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陈旧,实验室生物防护监管力度不足,安全防护意识薄弱,这些是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问题,也是制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发展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对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的分析,应采取严格规范的防护措施,提升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引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大众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逐渐提高,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尿液等新陈代谢产物是医学检验室必须涉及的物质,这类物质可能携带细菌,必须做好科学的处理,如操作不当则会造成生物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危险。但目前,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工作人员要提高安全防护意识,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实验室安全性。
        一、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
        1、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够完善
        现阶段,各级医院现行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对检验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医院没有结合检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防护制度,导致规章制度的内容缺乏可行性,所以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一个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可以遵循,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进而生物安全防护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很大影响。
        2、检验人员安全防护意识淡薄
        在医学检验实验室工作的检验人员,每天都要接触不同类型的检验物质,特别是阳性标本及菌种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者梅毒等阳性标本。这些检验物质一定要引起重视,一方面给检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能降低实验室的安全性,所以,检验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自身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缺乏,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各项操作没有运行系统、全面的制度管理,各项实验室操作工作无规章可循,导致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不能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危险事件频繁发生。检验过程中忽视了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出现没有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性装置,未穿戴职业服装进入工作区,随便进食等不符合规范情况,这些都为细菌的传播提供了载体。
        3、实验室清洁工作不到位
        医学检验实验室检验仪器多,实验完成后如果未对相关仪器严格消毒、清洁,能够导致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管理工作混乱、生物不安全因素多,所以清洁是医学检验实验室的首要工作之一。检验实验室每天会接收各种各样的检验样品,为了避免细菌传播和滋生等问题,检验人员必须对实验室的仪器、检验工具、设备等进行深度清洁。实际工作中检验人员对实验室清洁工作重视不够,出现了检验设备后用后未进行消毒处理,滋生了细菌现象。
        二、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为了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等生物安全有关的安全知识,深化生物安全教育的理念。在掌握实验室所涉及的实验标本的来源、微生物致病力、传染途径、稳定性、有效的预防措施等基础上,制定相应检验实验室的清洁消毒、实验室废物的处理、实验室微生物菌种及免疫学检验阳性标本的保存和使用等制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同时,医学检验实验室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将安全内容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定时、定期检查各项生物检验工作,操作流程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各项预防措施顺利实施。


        2、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专业水平
        从事生物检验工作的检验人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防护知识,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保证实验室及检验人员的安全。所以,医院要定期对相关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安全宣讲活动,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检验人员明确检验工作的性质以及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实施生物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宣教各种规章,使检验人员牢记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各项实验安全展开。另外检验人员在检验实验室工作和检验过程中的操作要遵守规范,进入实验室需要穿戴隔离服,遵守检验规定和检验流程,及时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在进行细菌性检验和实验时,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工作更要做到位。要不断加强操作者的无菌理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确保各项操作按规范要求展开,并严格控制各项流程。
        3、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
        实时监测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能够及时发现存在于医学检验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检验人员需要提高自身对生物风险因素的敏锐程度,以便能够科学的识别各种类型的生物风险,准确找到风险源头,以采取针对性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检验样本采集、样本运送、样本检验过程、样本菌的传播,是发生生物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环节。因此需要对检验样本的传染性、细菌的传播途径、细菌的稳定性、设备应用风险等内容展开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检验过程中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4、做好实验室和检验设备的管理消毒清洁工作
        首先,检验人员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检验要求设计布置符合医院检验要求的实验室格局,将实验室内部划分和隔离为检验区、清洁区、污染区。不同区域进行有效隔断,有效阻断细菌传播的途径,并用明确的标签将不同区域进行标识。其次,要加强对检验设备、仪器的管理,设备和仪器是实验进行的前提,微生物实验需要培养箱、低温冰箱、高压灭菌锅、洗板机等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业人员进行保管,每台设备仪器都要有详细的运行记录。在设备使用前后必须经过全面消毒处理,为了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要及时补充欠缺的检验仪器和设备,为各项检验工作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够快速安全的完成检验工作。第三,加强实验室检验设备的清洁,检验设备是医学检验实验活动的基础条件,能否高质量的完成检验工作主要依赖于检验设备。因此,检验人员应做好实验室及相关检验设备的清洁工作,根据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在清洁过程中要对仪器上锁,保证菌种安全,并严格按照清洁消毒流程对所有仪器进行彻底消毒。每周应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消毒,并且要采取紫外线消毒措施,免疫实验室中所用阳性血清标本要用一定比例消毒液处理,以无污染为目的。同时,检验人员还要做好各项检验设备的维护管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清洁并维修故障设备。第四,检验人员要做好检验标本的管理和防护工作,并对废弃物进行科学的处理。在安全的处理环境中放置处置废物,避免细菌的繁殖和扩展,同时避免给医院的其他工作人员造成生物影响。
        结语:综上所述,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逐渐重视,医学检验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但在医学检验实验室中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由于长期忽略安全防护工作,导致安全问题频繁发生。为此,必须加大对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全防护保障,进一步加强生物防护措施,改变原有的防护理念,规范医学检验实验流程,提高检验过程的安全程度,从而保证检验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小兵,闫兴辉,张云,刘彬.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问题与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B10):101-101.
        [2]陈宏娟,鞠传余,闫海润,金红.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现状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39-141. 被引量: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