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缺陷率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分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等步骤进行改进。结果:运用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班缺陷率较运用品管圈活动前明显下降。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的缺陷率,增强科室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圈员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品管圈;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缺陷率
护理工作是一个循环往复、无缝隙对接的工作,准确的护理交接班是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有力保证,是确保护理工作整体性、连续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1]。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病情危重,护士工作繁忙,工作节奏快,规范交接班尤为重要。
品质管理圈(QCC)简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环节中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工具,以全员参与方式不断进行维护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2]。我科针对
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手法开展一系列活动,取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科于2019年1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成立了QCC小组,共9人。取圈名为“护脑圈”寓意我们神经外科医生和护士共同努力,手捧爱心,精心呵护患者的大脑。
1.2方法
1.2.1选定主题:首先由圈员各自针对科室存在的问题和认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提出4个备选主题,再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打分,可选分值1、3、5分,最终选定主题为“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的缺陷率”。
1.2.2选题理由:(1)交接班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易发生护理缺陷的重要环节之一,规范交接班尤为重要。(2)完整的交接班是护理管理和护理一线工作延续的关键链接点,是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护理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避免相关的不良事件和事故的发生[3`4]。(3)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5]。
1.2.3现况调查:圈员根据危重患者交接班制度及流程图并结合科室专科特点制度详细查检表,并开始为期4周的查验,共查检了106次床头交接班。床头交班项目数总计1696项,其中床头交接缺陷的项目数为812项。查检后数据汇总见表1.
通过绘制柏拉图我们得出:以需要持续评估、关注的指标、主诉及特殊医疗设备使用情况、提醒下一班需注意内容、需要继续完成的护理措施是导致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缺陷率的主要因素。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缺陷率为812/1696*100%=47.88%.
1.3目标设定及问题分析
1.3.1目标设定: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7.88%-(47.88%×70.2%×56%)=29.06%
1.3.2问题解析: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全体圈员从人、物、方法、环境四个方面使用“头脑风暴法”绘制特性要因图及因果关联图找真因,通过圈员们对真因进行打分,依分数高低圈选出四项要因,并通过讨论排除目前不可能改善的因素,最后选出四项要因:交班流程不完善、无交班模板、安全警示教育不够、临床经验少。
1.4拟定对策及实施:全体圈员集思广益,充分运用头脑风暴法详细拟定对策,就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6]进行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确定了4个有效对策群组。(1)完善交接班流程,建立规范化沟通程序,参照SBAR沟通模式.(2)制定I-PASS表格式交接班模板,制定交接班情景模拟演练方案,人人参与,人人过关。(3)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交接班规范化培训纳入分层,强化风险教育.(4)采用集体授课形式学习SBAR模式交接班规范、标准,培训后进行考核,强化对新入职护士的带教,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技术及病情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
1.5效果评价:上述对策实施后我们再次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现状调查,圈员使用PDCA循环的方法确认对策实施有效,有形成果见表2,交接班缺陷率下降到6.19%。
.png)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通过 活 动,共 形 成 3 份 标 准 化 作业书: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流程及站位(见附表1;)I-PASS表格式交接班模板[7](见附表2);神外交接班流程快板:神外交接不可急,神志瞳孔看仔细,系统管路需联系,风险安全与仪器,标识参数看仔细,签名书写规范记,长期临时和紧急,完成与否不可弃。共52个字。
2.2 无形成果:通过QCC的开展,让我们圈员融入到一起,提高团队凝聚力,建立了自信,更加坚守我们的责任,提升了我们创新实践的能力,荣誉感、责任感、品管手法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3 讨论
3.1 通过此期品管圈活动,对科室而言,解决了科室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班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我们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对患者而言,使危重患者能够得到更加无缝隙的照料,提高患者就医安全;对医院而言,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针对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2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科室制定了危重患者交接班规范,完善了交接班的流程及站位,此流程及站位适合全院科室推广。品管圈活动提高给基层员工由下往上的管理,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护理人员管理才能,实现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对患者实施全面、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品管圈活动值得护理人员推行。
参考文献
1 徐永能,卢少萍,黄巧.等.I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在老年卧床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6):2225-2228.
2 夏祥珍,邓方玲.品管圈活动在儿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95-96.
3 李林枝,夏惠敬,叶小燕.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112-113.
4 冯丽,张育红,王萍,等.品管圈活动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应用【S】.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5赵彦萍.品管圈在危重患者交接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5,2(8):161-162.
6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59-162.
7赵振华,李建云.I-PASS 表格式电子交接班报告表在心内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39(11):13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