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0期   作者:李维民
[导读] 重点探讨和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采取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重点探讨和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采取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学院2016级实习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有50名。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案例教学方法,针对观察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之后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比能够有效看出,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学习兴趣激发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相关方面都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标准化病人案例教学方法,这样能够使实习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习兴趣,临床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得到充分的提升,这种方法值得在具体的培训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的推行和应用。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心血管内科;案例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应用效果
        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以及技能训练过程中,很多实习生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实习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极有可能有某种程度上的抵触情绪,而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如果病人的要求无法满足,预期的标准和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就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纠纷。在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护理过程中,有着比较强的综合性特征,实习生很难真正意义上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切实做好教学工作,我院心血管带教老师在实际的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标准化病人(SP) 案例教学模式,针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效的创新,模拟实际的情境,这样能够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激发,进一步培养其正确的临床决策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其沟通交流和评判性思维的增强,也会有十分良好的效果。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次研究中选取某学院2016级实习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和分析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采取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效果,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学院2016级实习生100名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分别有学生50名。其中包括男生45例,女生55例,年龄范围在21-24 ,平均年龄是(22±2.5)岁。对于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没有看出统计学差异,在授课教师学识,案例教学,实践辅导等相关方面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分析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
        针对该组研究对象所采取的是常规案例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把实习生分成5个组别,每一个组各有10人,然后开展各种案例讨论,小组成员要有效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各自的见解,意见或者结论等等,最后由代教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总结和分析。


1.2.2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研究对象采取的是标准化病人案例教学方法,在常规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在实际的教学之前的一周,每一个组选拔2~3名学生进行统一化的培训,以此有效打造成为教学案例中的标准化病人,并且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分别饰演病人、医生、家属角色,学生要注重把握好所扮演角色的特征,并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典型表现等等,通过这种情景再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有效演绎患者就医诊疗过程中的一系列流程和处理过程等等,然后小组实习生通过成员讨论的形式,着重分析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者漏洞,针对情景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切实总结,进一步得出案例教学结论,带教教师在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其进行总结分析引导,然后有效完成整体的案例教学的相关要求。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带教教师要严格细致地引导学生融入进来,进行共同备课,然后通过教学案例内容的展示,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改良,对于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进行预设,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充分的弥补。在教学过程中,各小组通过SP饰演的病人与饰演医务工 、家属 演示就诊过程教学流程,小组成员可能存在的情景再现、案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体格检查、沟通技巧及处理措施等,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带教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能够呈现出应有的教学效果。
1.3效果评价
        教学完成之后,针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比。评价指标设定由心血管内科带教老师根据自行设计制定的,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所涉及的调研内容包括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临床决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形成的影响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共分发100份调查问卷表,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用例数、百分数(n,%)进行数据表示,组间数据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代表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能够有效看出,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学习兴趣激发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相关方面都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代教过程中,采取标准化病人案例教育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出十分良好的教学成效。这种教学方式属于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境教学范畴,通过饰演标准病人、医务工 、家属角色的模拟情境再现,可以让实习生能够充分的感觉到真实的情景,通过切实有效的互动交流,可以使其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沟通技能,使其能够更有效的提升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掌握沟通技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标准化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备课,精心的组织,使教育方法更加灵活,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实习生,使其更有激情参与到理论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来,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4结论
        通过上文对于整个研究过程的分析,能够充分看出,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技能培训过程中采取标准化病人案例教学方法,有着十分显著的教学成效,可以使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提升其综合分析能力,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以及综合技能,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推行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鹏,桂伶俐,李科珍,等.案例中心教学法(CBL)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在八年制妇产科实4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 (2): 134-135.
[2]邵永祥.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在医患沟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 23 (3): 90-91.
[3]慕小红.健康评估实践教学中学生标准化病人提高护理本科生应急能力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1 (10): 714-716.
[4]邓云霞,张英姿,付洁,王秀琼.教师标准化病人在小儿心脏内科临床规范化培训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01):166-167.
[5]钟慧, 向仁武. 迷你临床演练评估在心血管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产业, 2018, v.15;No.347(12):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