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词中夜晚活动的描写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龚桂花
[导读] 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精华,这其中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诗人的国家情怀。诗词作为一种非常形象且生动的语言形式,它用最简练的形式反映笔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并表达出作者最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在古代关于描写夜晚的诗句简直是数不胜数。通过阅读古代诗人对夜晚活动的描写,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多样而又美好的夜晚,能使人感受到时代变迁指强烈对比。本文重在通过诗人的夜生活

龚桂花    重庆市合川区人文科技学院  401520
【摘要】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精华,这其中承载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和诗人的国家情怀。诗词作为一种非常形象且生动的语言形式,它用最简练的形式反映笔者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并表达出作者最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在古代关于描写夜晚的诗句简直是数不胜数。通过阅读古代诗人对夜晚活动的描写,可以感受到古代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多样而又美好的夜晚,能使人感受到时代变迁指强烈对比。本文重在通过诗人的夜生活的变化,重在探讨这种趋势的变化过程中,将会以举证方式来进行论述、分析。
【关键词】诗词;夜晚活动;描写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28-02
Abstract:poetry is the cream of China's fine tradition, which carries the national feelings of 5000 years of history and poets. As a very vivid and vivid language form, poetry reflects the author's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oughts in the most concise form, and expresses the author's strongest and sincere feelings. There are so many poems about night in ancient times. By reading the description of the night activities of ancient poets, we can feel the imagination of the ancient poets, and describe a variety and beautiful night for us, which can make people feel the strong contrast of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ge of the poet's night life, and the change of this trend. It will be discussed and analyzed in the way of proof.
Abstract:poetry; description of night activities;describe

        引言:我国的诗词文化是国家之瑰宝,所以,学习古代诗词歌赋,不管是从哪一方面来讲,功利还是非功利的角度都存在一定的意义。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同时培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水平,进而提升我们的能力。其中,描写夜晚活动的诗词数不胜数。通过研究诗词中夜晚活动的描写,时代变迁的深刻内涵,感受社会于国家发展之沧桑巨变。
        一、夜生活单调,直抒情感
        (一)物质贫乏,擅长借景抒情
        由于,当时科技水平落后,夜生活娱乐节目少,特别就是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由于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有限,只有一盏火烛,每当夜晚来临时候四周就变得陷入黑暗,在万般寂寥时候,古人就会将思念寄托于明月,或者观看夜景,如:萤火虫、繁星,希望对方能在抬头望月时候收到自己的寄思,寄托自己的无限深情等[1]。
        我国古代诗人对夜生活是情有独钟的,早在先秦时代,就有类似“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的描述,从这首诗当中,就不难看出,古人对夜生活的热爱。当然,先秦时代夜生活已经变得很丰富,如:喜欢聚众饮酒等。当然,古人同样也是喜欢赏月,特别就是到了唐代之后,这种变化就变得更加明显。李白就写了一首《寄王汉阳》:“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而这便是最好的印证。
        (二)寄情于物,以情动人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失,思想与审美能力不断的提升,使得很多诗人都纷纷用诗来进行表达。究其原因,诗人对“明月”如此之钟情可以反映出,当时诗人对“明月”的崇拜,对自然事物怀有十分美好的追求,当然,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与科技水平比较落后[2]。



        当时的很多诗人,对明月或对萤火虫等都进行了很多歌颂与赞美,也会将自己的思念寄托与明月。——唐代诗人张九龄所写的《望月怀远》当中就得到了很好体现,在诗中,诗人就写出了流传了千古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宋代词人叶梦得的《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诗人首先把天空的明月与水中月作对比,然后再将天上的星星和流动的萤火虫进行对比,从而营造了一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美丽景象。然后端坐在凤凰亭里,此时周围的环境是非常寂静。诗人仰望天空,就在这时,远处一轮明月逐渐升起,挂在远方 的天空。仔细一听,身边的池塘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和鸟叫声。随即再跳往四周,天上的星星虽然稀疏,但却别有一番韵味。远处的草丛间,布满着流动的萤火虫,宛若天上掉落的流星,四处飘动。
        二、借景抒情,抒发情感
        (一)交通落后,书信遥远
        古人生活的年代,交通不便,加上道路险阻,行路不易,常困于交通,再加上困于人事,使得古人,一旦远离家乡,就很少能回家探望,与家人团聚。我国北宋著名诗人唐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便是其中一首描绘诗人,在深夜里思念家人的诗句,而当诗人望着皎洁皓月时归心似箭,于是写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见诗人对思想,与家人团聚的急切心情。而诗句中写了“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的千古佳句,表现出了诗人极度惆怅思乡情绪,无可奈何,只能将思念藏于心中,只希望明月能指引自己回家。
        由于古代书信不通,一旦相隔千里,就鲜少能与亲人联络。尤其就是碰上战乱的时候更是如此,无法获知自己亲人的生死。由此,使古人不得不将自己的四年埋藏于心。到了寂静的深夜里,这份思念之情更是越发浓郁。
        其中,唐代诗人杜甫就曾因兄弟散落各处,无家可归,书信不通,在《月夜忆舍弟》当中就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通过移情的手法来进行表达。
        (二)感知孤独,感受生活
        古人生活是单调的,不如现代人丰富。因此,古人在很多时候从孤独中汲取“养分”,思考生活,描绘美丽令人心醉的夜景,以及在夜空中不断的总结人生智慧与哲学。
        其中,唐代诗人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中就写到:“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诗人在诗中将夏夜之寂静、美好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即便跨越千年,读来,依旧让人产生犹如浮现在眼前之感。而这首诗充分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将还有,唐代诗人杜牧就写了一首动人杰作《七夕》,其中诗句中的“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首诗其实反映了当时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丽夜空的无限眷恋。当然,这也是由于当时古人夜生活单调所致,于是只能寄情于夜空的繁星。元代词人,张鸣善的《普天乐•雨儿飘》:“雨儿飘,风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而诗人对这首诗的题材是一种抒情诗,作者以一种委婉的手法进行描写。该诗主要讲述的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先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寂以及对自己当前的处境的担忧。婉转的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惆怅和悲伤。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我国很多杰出的诗人在运用了大量的技巧、方法及想象力来创作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然在流传,而今后也依旧还会继续流传下去。我国诗词文化灿烂辉煌,独一无二,至今读来,依旧让人深受感染,而我国诗人对夜晚的描绘常见于诗词当中,他们或通过借情抒情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创造了一篇篇不朽佳作。诗人词人的夜晚是美好而又凄迷的,而这才是他们对历史的沉淀,是他们久经沙场和官场对家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怀念,是他们壮志未酬之时的情感输出。诗词中夜晚的描写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词人和诗人,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手法,从而深入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一起感受历史,感受情感。使我们精神与思想都能获得熏陶,同时还能通过研究增强我们的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诗词体广告文案创作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专业“古代诗词赏析”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4期.杨一.
[2]对初中诗词赏析教学方法的探讨.《青年时代》.2014年20期.苏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