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杨海
[导读] 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的逐渐推进与深化,促使传统教学方式及模式中存在弊端渐渐暴露出来,这就导致现代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则能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予以教学,确保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初中教师要对分层教学加以重视,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分层教学的高效性。

杨海    广西外国语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530222
【摘要】当前,新课改教育理念的逐渐推进与深化,促使传统教学方式及模式中存在弊端渐渐暴露出来,这就导致现代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会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学生的发展。而在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则能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予以教学,确保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初中教师要对分层教学加以重视,并采用合适的方法提高分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130-01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的复杂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会变得更高,而初中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由于每一位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其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学习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就导致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各有不同,初中教师若想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就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授课。然而,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还在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且教学模式也是“一刀切”,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样的教学无法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反而会造成两极化的现象,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受到阻碍,数学教学效率与质量也难以提升[1]。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述
        对于分层教学法而言,其自身是基于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学习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任何学科教学,其中也包括初中数学教学,而且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数学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能够让数学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还能够促使学习基础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数学知识,使得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以实现,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度,大大提升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堂开展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制定层次目标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需要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学习层次的合理划分,教师可以将数学学习基础比较好且愿意主动学习的学生划分在A层次;将数学学习基础一般,并且具有一定学习兴趣的学生划分在B层次;最后将数学学习基础较差且缺少学习兴趣的学生划分在C层次。在层次划分结束之后,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以及具体的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促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能够取得相应的进步,以此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进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2]。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这一章节的数学知识时,教师需要设定这样的层次教学目标,要求A层次的初中生在掌握全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学会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题技巧,并能够灵活应用;要求B层次的初中生掌握基础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理论知识,且能够学会解决一般难度的题目;要求C层次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关于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解决简答基础的题型即可。以此促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科学划分教学内容
        在开展数学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数学知识,或者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分层教学[3]。基于此,初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划分,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样也能够避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受到打击,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比如,以人教版初中教材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数学知识时,通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y=kx+b的解有x=3,y=4和x=-1,y=2”,教师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让C层次的学生利用代入法求出k和b的数值,让B层次的学生在求出k和b值的基础上,再让其解答“当x=2时,y=?”这一问题,借此锻炼C和B层次学生的基础解题能力,而对于A层次学生而言,教师则要提升一下题目的难度,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让其解答,“已知|x+y-5|+|x-y-9|=0,求-xy的值”,以此提升A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分层教学在初中教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发展,并满足其自身的学习需求,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掌握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分层教学方式,发挥出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菊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93.
[2]王芝春. 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93-394.
[3]吴佩俊.浅谈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学周刊,2020(10):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