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途径

发表时间:2020/7/1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2期   作者:马乐乐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思想教育。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认为要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要明确的德育课的方向,培养一批有师德的教师,结合学校、学生、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马乐乐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52小学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非常重视思想教育。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认为要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要明确的德育课的方向,培养一批有师德的教师,结合学校、学生、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立德树人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7-098-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传承文明和知识、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视德育教育,培养有信仰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是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之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人们思想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和独立化的特点,青少年还没有形成坚定的价值判断力,很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德育教育就变得更加重要。
        一、把握好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向。
        明确小学德育教育的培养目标:
        (1)要培养有信仰的新时代接班人。要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要培养弘扬真善美的新时代接班人。要培养主动倡导遵纪守法孝老爱亲爱护环境,共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要培养有进取有志的新时代接班人。立志要从小,要培养有远大志向,能坚持奋斗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培养好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
        抓住师德这一关键,建设一支思想政治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传播优秀思想文化的时代重任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使命。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一位爱国有正义感的老师带给学生的会是正能量的熏陶。
        学校必须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抓好师德建设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已,学校应该因地制宜的做好师德培训,树立好教师身边的师德标兵,让身边优秀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故事鼓舞每一位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真善美的选择。大力弘扬教师先进事例的精神,制定好师德评价制度,激励教师快速成长。创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力量。
        三、结合好德育课的教学实际。
        1、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要渠道,提升德育课的亲和力和人文性。德育课课不仅仅要“有意义”还要“有意思”,只有严肃的理论学生不会进行深刻的思考没有切身的体会学生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师要真正将思想政治课上得有血有肉,上进学生们的生活里,成为学生们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了解接受的知识,这样的课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作为中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教材和社会资源上好道德与法制课。例如在讲到讲究卫生的时候,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生硬的道理的理解能力有限,只讲道理,只会让学生们觉得枯燥乏味。


但只要教师稍加思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播放市创文办宣发的音频和志愿者做社区清洁的视频,这些他们熟悉的身影会让学生更有感触,更加认可作为一名市民应该自觉爱护环境的道理。在备课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提升道德境界,比如排练情景剧,开展对社会现象的讨论等,在有趣的课堂中建立学生的道德标准。
        2、丰富德育课的形式,将德育建设寓于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利用好升降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良好契机,在升旗仪式上,要求学生严肃的面对国旗,全场肃静,当国歌声音响起时,全体师生一起齐唱国歌,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会对国旗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在他们的心中根植下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标致,无论走到哪里都要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信念。学生能被选为升旗手和护旗手是一种光荣,每一位学生都是国旗的守护者。
        利用好传统节日弘扬孝老爱亲,促进社会和谐。每当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学校就可以进行一次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同感。清明时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清明传统习俗,倡导文明祭扫。在重阳佳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帮爷爷奶奶做家务,为爷爷奶奶捶背等活动,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可以走进敬老院,为老人讲故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一次次的节日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学会感恩,懂得要孝敬老人,爱护家人。
        利用好特色校园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校应该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立德启智。我校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墨”文化,校训“写好人生每一笔”意在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每一位学生都争做具有“静气”、“灵气”、“文气”、“豪气”的墨香少年,在一次次的宣誓中,学生们懂得了要学书养志,端正做人。书法中的穿插避让原则教会了学生人与人之间相处要相互包容。在以书法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中学生们不仅仅养成了认真写字的习惯更加懂得了要认真生活的道理。
        上好班会课,让班会成为培养美德的重要途径。每周一次的班会课都可确立一个德育主题,让学生针对校园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现象进行讨论,例如,在三月德育月可以开展以“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班会活动。在妇女节可以开展“有话想对妈妈说”的班会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本周学生优秀的表现进行表彰,鼓励同学们向好人好事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几乎人人都在接触网络,新时代的青少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必将带着网络社会的烙印,他们往往乐于在网络上了解新鲜知识。那么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和教室里,而要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例如,引导学生浏览时政相关的网站,鼓励学生在网络上针对时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国家大事,用自己的行动营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的网络环境,参与网络文明宣传等等。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家国情怀,让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鲜活力量而不是冷漠的只为分数学习的书呆子。
        总之,小学阶段的德育要把握好方向,培养好队伍,结合好实际,真正将德育教育课上进学生的心里才能培育出有道德有志向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鹏.创新让思政课成为“乐趣课”[N].光明日报,2019-03-28(16).
[2]顾钰民,闫宇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核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