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第7期   作者:吴晨晨
[导读]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了人的重要性
        摘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当下,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造力、专注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学校的制度还是日常管理活动,都需要围绕尊重师生人格、提升师生素质来开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以人为本;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我国小学教育管理理念,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小学一线教育管理者,都已经意识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管理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在很多学校,已经有不少教育管理者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用来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人为本,强调把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潜力,调动所有教育管理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开展小学的管理。
1“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应用的意义
        1.1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的是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平等、民主的理念都会在教育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紧密相结合,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要敢于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给予的挑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教学管理工作中,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能够有效去除传统教学管理带来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管理中,大多是权威性的管理模式,校方下达相关指令,师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忽略了人文因素。同时,在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丰富的联想、活跃的思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都逐渐消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小学教育管理是学校行政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的双向互动,想要提高互动的效果,就需要转变教育管理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人文因素的重要性,尊重人的价值,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可以说,小学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新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改变传统教育管理带来的弊端。
2对“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分析
        2.1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人的全面发展管理观念,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学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应加强德育管理,积极构建与小学纵向衔接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其次,要全面认识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想要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就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促进中等、高等教育的提升。再次,要积极转变教师的育人观念。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塑造,重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规律,给予其思考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更多的潜力。最后,应树立现代主体管理观念。小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被管理者,学校管理者应尊重师生在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积极改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2尊重学生在以人为本中的核心地位
        众所周知,学校是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场所,但是由于长时间累计下来的观念,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无论从教育的初衷还是目的来看,学生都应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尊重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置与智力发展相协调的德育课程和课外实践,还要配套设置足够的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是尊重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和人格,采取适合学生人格的方式,更能让各项课程深入学生的心中,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德智体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3充分发挥好校长的作用,加强民主化管理
        作为学校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校长肩负重任,不仅要制定好学校的发展计划,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往,校长可能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之下,校长就成为服务者,服务学校,服务老师,服务学生。身份角色的变化,就需要校长树立民主化管理的意识,充分发挥好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校长负责是为学校营造民主化的氛围,给老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从以往下命令式的管理桎梏中解放出来,还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这样一来,能够够好地协商处理好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学校内部,要带头组织好老师的培训,创造更多师生互相了解和沟通的契机和环境。只有充分了解好老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管理者,现在才能更好地制定好学校的管理方案。
        2.4积极做好德育工作
        要想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教师的德育工作,良好的德育工作有助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管理水平。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定期组织开展德育教育相关的讲座或者播放宣传片,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自觉保护环境,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帮助其形成诚实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还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多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福利院关爱老人,到孤儿院陪伴幼小的孤儿等等,让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增强自身的德育水平。
        2.5增加柔性管理
        首先,学校在面向教职工群体时,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管理者在制订决策时需要将公平与公正放在核心位置,在学校管理中,尊重每位教师,坚持对其人身权利和义务上的统一,建立公正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学校应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处处为教师着想,关心他们内心的需求,在制订决策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关心他们生活上的需求,并从细节上落实对教师的服务。当发现教师生活有困难时,应及时出手帮助;鼓励教师经常锻炼身体,定期体检,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对工作认真、师德师风好的优秀教师,学校要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等,尽量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结束语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不仅对于学生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小学老师和管理者以及小学教育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实践证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更能发挥好学校管理者,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小学教育更上一层楼,培养出更优秀拥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陈代亮.小学教学管理要有效贯彻“以人为本”方针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196.
[2]王永红.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20+157.
[3]白廷俊.浅谈小学学校管理的困境及其突破[J].学周刊,2018(26):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