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张谬华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张谬华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五个板块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孩子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湖南省新化县思源实验学校  张谬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五个板块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孩子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言发展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标杆之一。作文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主要表现在:1.缺少写作的素材,内容空洞。2.语言贫乏,且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3.缺乏想象力。4.假话,空话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诸多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惧怕,老师也倍感棘手。
        作文教学中首先遇到的是写作兴趣的问题,在小学阶段,学生何尝不是“谈作文而色变”的呢?正是意识到作文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标准在作文目标中将作文的兴趣培养放在了第一位。从第一学段的“对写话有兴趣”,到第二学段的“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再到第三学段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起初的兴趣到自信,到为生活中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根据年段和心理的特点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树立作文“为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需要”。这种作文是有别于课堂作文的,它将学生的作文引向了生活这个源头,以超越了一时的兴趣,必将影响学生终身的写作态度。
        相对于兴趣,作文习惯的养成也是新课标的一个焦点。具体而言.重视培养这样几个习惯:一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以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二是在作文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好词佳句的习惯;三是在作文中主动修改以及与人交流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知“写什么”是目前学生作文中遇到的一大难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难题?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是,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指导中应将学生的取材引向生活,“发现自我、发现自然、发现社会”。学生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缺少观察的训练。第二个习惯以及主动修改的习惯其指向是作文语言的表达,重视生活积累与作文,特别是阅读与作文的关系。第三个作文习惯:主动与人交流,其实也是在兴趣培养中最终极的目标:完成作文的交际需要的功能。以上三个习惯的培养,个个针对作文的关键,作文前的准备,作文中的修改,作文后的交流,是对作文过程的揭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文章都是以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缘情而发的。


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情者文元经”,文章的情感表达应当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真挚,无矫揉造作之感,无装腔作势之形。在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中,既要把握好“标准”之度,又要激发“情感”之势。
        第一学段:写话。第一学段,也就是1—2年级,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写话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写话这个基础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作能力的发展。如果一个孩子入学不久,就对语文课产生了恐慌,怕说话,怕写话,其后果是不难想像的。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词.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这些要求的核心,就是“对写话有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通过写话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第二学段:习作。新课程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表达”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习作。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相对前两个学段来说比较高,这个学段的习作要求有7项: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4、学会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学段的作文教学从目的、方法、内容、形式、速度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
        总之,“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里对写作方法提出具体的要求。“独特感受”就是指自己独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感受,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感受。教育不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吗?这种“独特感受”就是作文创新意识的诠释。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新理念的阐述,为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具体操作上还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搞好小学作文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