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0年第3期   作者:周德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安徽省望江中学   周 德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基本地理知识的教学,更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资源观与环境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外,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图,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与区域认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科目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目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措施,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有效教学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基础性科目,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十分重要[1]。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地理教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教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而且地理教学还需要调整教学目标,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构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地理基本知识的教学,还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通过向学生渗透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等核心要素,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学习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创造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由于地理这门科目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不仅包含了问题设计以及探究性的活动,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素养。例如:当在教学《人口数量的变化》时,教师便可以创设活动教学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而且还能通过网络来搜索不同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教师则引导学生们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具体,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究热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全面了解死亡率,出生率以及自然增长率的意义,了解人口的增长模式,通过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分析,来了解认知人地协调观念,最终达到有效掌握这章内容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而且教师还能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索,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且具体。
        二、培养学生的地图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
        认识地图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而且也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记忆的主要工具[2]。


而且,地图不仅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非常有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帮助学生培养地图解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开展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地图视觉思维,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解读地图。通过对地图的解读与学习,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当在教学有关德国鲁尔区工业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通过使用《鲁尔区区域图》来展开教学,并且一边指着地图一边对学生进行提问:区域内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分?这些工业部分是否存在共同特点?各个部分之间有些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达到帮助学生培养地图解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图含义,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真正达到帮助学生培养地图解读能力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这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要求学生们不仅能够运用身边的事物作为地理直观教具,而且还能通过这些教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当在教学地质构造的时候,教师则可以将基本书摆在讲台上,这些书则代表了不同的岩层,接着让学生们用手模拟水平挤压,将这几本书挤压弯曲,让学生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岩层的变化与地质构造的认识,构建出一个思维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教学的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还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终落实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区域认识能力与核心素质。例如:当在教学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们去观察一下日常生活中的空间结构,马路是什么样的空间结构,住房又是什么样的空间结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将学校到自己家周围的空间结构画下来,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而且还能真正落实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与区域认识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得到提升,最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地图解读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的方式,让学生的区域认识能力得到提高,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素养,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地理知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大勇.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2018,21(11):34-35.
[2]白玉琴.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 新课程(下), 2018,98(10):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