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杨晓玲
[导读]

杨晓玲    广西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谐里村小学  5332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96-01

        语文学科其实是属于所有学科的基础性学科,无论在哪方面都足够影响孩子的身心,是塑造小学生未来人格特征的主要学科。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极有可能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确是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作者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理念,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性策略做出了探讨。
        一、时常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
        小孩子是最爱自尊心的,所以无论他们是对是错,教师都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对于观点正确的要给予鼓励,给予表扬,这样即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又有助于他们以后发言的积极性的提高。对于观点有偏差的,也不要直接批评,要先给予一定的肯定后,再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自己主动的说出正确的观点,这样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同时也增强了发言的自信心。
        二、合理的运用情境教学
        语文的语言性、人文性及工具性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特征,同样也是学科教学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语文文字的表现力,创设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语言氛围中,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升教学实用性的目的。如:问题情景法、表演情境法等,将抽象的语文知识点,以更为直观、生动的形式表现出发,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让学生由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信心。当然,情境教学的运用要遵循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由对语文学科内容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三、积极性评价,展示学生自信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活求知热情,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学生对具体的语文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之后,创设相应的评价情境。教师的评价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最终的评判,而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给出一种建议和意见,从而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自信心,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而有效的评价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创设的评价情境并不只是简单的肯定,而是借助于相应的评价让学生能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和掌握了学生的课堂实际学习情况之后,在学生的学习中对学生的发言和作业进行相应的评价。



        四、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媒体
        语文课堂教学不宜过分追求观赏价值,教学媒体的使用切忌重新潮、轻重点。诚然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配乐诵读,画面映衬,让学生在美好的视听氛围中,浸润情感是有效的,但如果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妨碍了学生对诗作的独特理解与感受,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陈日亮老师指出:“为使课堂40分钟更加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有必要再加以精简。”潘新和教授强调:“课件的目的,是展示还是为课堂服务?多媒体课件是双刃剑,它就像一个人为的陷阱,让人跟着它走,而无法关注课堂的随机生成,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的意识,不受机器的牵制与束缚,解放自己的手脚,滋养学生的心灵。我认为语文老师自身就是最好的媒体,一手好字,一张铁嘴,真实地贴近学生实际,脚踏实地给学生有所得。教师深厚的功力应该渗透在灵魂深处,一举手,一投足,一扬眉,无论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流露出一种魅力,在课堂上形成磁场,让学生如沐春风。在一次公开课比赛上一位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老师,在没有了多媒体的牵绊之后,更好地即兴发挥,随机点拨,往往点石成金,彰显着智慧,释放着激情。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与学生语文生命近距离交流的教师形象,这样的课堂是舞动着师生灵性的课堂,课堂的旋律随着学生语文生命的律动而流淌。
        五、课堂拓展的有效性
        语文天地何其广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拓展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更深远的语文环境,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但是,有效拓展不能忽视以文本为基础。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进入到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的学习中去,不论是怎么样的拓展都不是盲目的,都应以文本为基础。有效拓展还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拓展并不是教师漫无目的的文化游走,拓展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内涵及外延有一个更深入更宽泛的了解,因此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六、把课堂参与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爱因斯坦说过"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浓厚的兴趣如磁铁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驱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阅读教学必须充分挖掘这一有利因素,教师只要在学生出现的问题点上作出正确的引导,在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时作出恰到好处的启发就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尝试着一种突破,那就是让我的课堂充满朴实,蕴含真情,传递爱心,成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舞台。一切以学生为主,从细节入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