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覃善东
[导读] 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地理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当前高中理科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将结合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训练的特点,对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训练方法进行说明。

覃善东   南宁市第五十六中学
【摘要】综合思维是地理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地理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当前高中理科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本文将结合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训练的特点,对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训练方法进行说明。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210-01

        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即综合思维。目前,地理学科的考查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要求极高,而学生在答题中表现出的答题角度不清晰、审题不精准、语句逻辑混乱、答题不全面等问题,都说明了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欠缺。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切实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核心素养。
        1高中地理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
        教师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对学生讲解相关的地理知识,很容易使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逐渐失去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地理课程相互融合,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知识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方法,还能够让学生逐渐拓展自己的思维,进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更好的运用。地理课程中包含着很多理念,如可持续发展观以及保护环境的理念。教师在讲解这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应当逐渐引入核心素养,改变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课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地理课程的综合学习能力。
        2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
        2.1发展逆向思维,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向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性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反向思考,会使问题简单化。以特殊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和沼泽形成原因的分析为例,探讨逆向思维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分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什么?(终年高温多雨),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既然能形成这种气候,该地区肯定具有形成高温多雨气候特征的条件,从结论出发寻找形成的条件。一是高温。纬度位置12°S~25°S,低纬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热带,符合终年高温的特点。二是多雨。从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地形、洋流角度分析降水量丰富的原因,即受来自印度洋东南信风的影响,水汽充足;东南信风携带水汽受到岛屿上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岛屿东侧沿岸流经马达加斯加暖流,不仅增湿,也增温。通过以上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从多个要素、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散思维,有效提升自身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深入分析解题过程、教授解题方法。只有教师的思维灵活多变,综合思维能力强,学生的思维才能灵活多变,如此,当学生面对复杂的地理问题时,就能够从多个地理要素入手进行分析,进而顺利解答。
        2.2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一个关键任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合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对高考涉及的地理知识进行讲解,而要通过创新性的融合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提升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的同时,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时,为了避免学生对地理知识死记硬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一个包含不同圈层的地球模型,不同圈层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代替,然后切掉一面,教师借助球体剖面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圈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观念。
        2.3强化图文转化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图形和各类表格。综合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是地理读图能力,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表或者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能力。例题:“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根据这段文字,学生要理解“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的含义并画出光照图。光照图见图3,图中斜线条部分为夜半球,A点为中山站的位置。把文字信息转换为图形,很多问题变得简单,可以据图形分析得出相关信息,如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0°38′N,76°22′E),极夜范围(69°22′S,90°S),中山站极夜持续时间是50天左右。图文转换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加强图文转换相关训练。
        2.4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高中地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区地域分布、各个地域的特点等,应用性非常强。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地将地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向学生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地理知识案例,向学生渗透一定的地理观念,让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学习相关的地理知识时,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去感受、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人文情怀,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都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只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鲁教版地理必修一“认识喀斯特地貌”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让他们能够直观了解这些地貌的构成,再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事半功倍,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又如,教师在教学鲁教版地理必修一“自然资源与人类”时,可以适当联系实际生活,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然资源是如何转化为日常使用的能源的?我们是如何在生活中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的?联系实际生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这些资源,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丰富教学方式,奠定学生的地理知识根基,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海英.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000(009):1-1.
[2]王莺.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以"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等级考答题策略分析"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地理教学,2019(20).
[3]张宜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20):0196-0196.
[4]莫杏霞.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