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发表时间:2020/6/2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8月   作者:李艾贞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挖掘,更要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富有吸引力,才能让知识更有魅力,才能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知识。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建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充分挖掘生活化的资源,让数学课堂逐步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认识,变得更加多彩、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

李艾贞    四川省西充县义兴镇小学  四川  南充  6372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挖掘,更要注重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才能让教学过程更富有吸引力,才能让知识更有魅力,才能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应用知识。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建丰富的教学活动、组织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充分挖掘生活化的资源,让数学课堂逐步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认识,变得更加多彩、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8-180-01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双重挑战。为此,教师应注重转变原有的以教学进度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立足学生的学习水平,着眼学生的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解放学生原有学习模式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探究空间,以及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1、强化时间安排促提效
        首先,在对课堂进度进行安排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解。通过课程内容的了解,使全体同学都可以听懂课、学懂知识。但是整体的速度也不能过慢,要充分把握时间进度条。其次,根据课堂提问的需求,完善课堂提问技巧,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互动与沟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实际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就可以分配一些较难的问题。而讲到了比较基础的知识,也可以将这些问题分配给成绩较差或者是成绩中等的同学,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知识探究中来,也可以感受到自身主观意识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在对课后辅导等相关的教学工作进行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当前的教学理念,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的贯彻落实。在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进程,注重不同方法的训练。比如,对一些优等生来讲,其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都与其他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可以做一些拔高训练,让学生可以了解到课本之外的一些拓展中的知识。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可以更加对基础知识的完善和丰富进行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其他的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和训练。
        2、遵循教育规律,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空间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使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关注点放在了成绩和分数上,关注结果而往往忽视过程。但是从学生认知的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是由过程到结果的流程,没有过程中的体验和积累,便难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牢固构建新知,这也是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中强调重视过程和方法的缘由所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在发现式、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积极性更高,思维更容易被调动起来,才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发现、质疑、探究、总结,进而收获新知识。


所以,要想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教学思想上必须要接受新理念,学习新要求,进而遵循教育规律,调整教学方法。
        3、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情感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评价教育成功与否不能只是关注人的智力方面的发展,兴趣、信念、进取心等非智力因素也不能忽视,而且很多时候后者更为重要。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身体和生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很成熟,很容许受到情绪和兴趣爱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情感因素调动小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进而达到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去识别自身的位置进而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小学生由于天生爱动是很愿意来表达的,进而引导小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认识位置的概念和性质。
        4、创建多样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创建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多种不同知识的传授,更适应学生对新颖性、趣味性的需求。只有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才能通过多样的探索方法,真正深刻地理解知识、感知知识、获取知识,部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才能在教师组织的巧妙的教学方法中,才能被巧妙化解,由抽象到直观、由复杂到简单。如小数和分数之间关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其实是小数部分的难点,既考察了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也考察了学生对小数更深层次的认识,更考验学生计算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创建如下教学活动:某个同学想要自己用橡皮泥动手制作成一把刻度尺,他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请你分析回答问题帮帮他,并说明每份刻度尺占几分之几。通过学生的分析,其问题也就转化为了将一个1米长的刻度尺,分为100份,其中1份占几分之几,1份是多少厘米,学生在逐步分析时,将会发现,将1米长的刻度尺分100份,其中的每一份将会是1/100,每一份将会是0.01米,也就是1cm。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认识到,1/100实际上就等于0.01米,而将一个1米长的刻度尺分为100份,每一份也就是1cm,所有0.01米也就等于1厘米。以上教学过程,教师所创建的教学情境,实际上就是为单纯的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和单位的划分包裹了华丽的外衣,学生在问题探索时,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随着学生的探索过程和丰富的教学情境而逐步提升。
        结语
        综合以上论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和安排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要着重结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情况,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了解,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巩固,这样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去,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学。
参考文献:
[1]于延美.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OL].学周刊,2019(33):96.
[2]刘善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