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思路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唐近云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到达了新的阶段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已经到达了新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之下,课堂情景创设这一方式被广泛运用于各大教学课堂,其中就包括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将情境的创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有趣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索,所以,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情境创设

数学源于生活,且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对数学这一课程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需要教师将生活情境与数学教学及逆行有机融合,使得原本枯燥无味且抽象的数学增添了乐趣。
一、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大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并存在向抽象思维过度的趋势。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较为枯燥、抽象的课程,因此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以及加快其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进程。情景创设在课堂中的运用,能够较为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1]。
二、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一)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且被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一门学科,平时购物、看钟表、物品的摆放等和数学知识有关。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第五章《认识“元、角、分”》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钱吗?有没有拿着钱帮妈妈买过东西?”然后可以分别拿出一元、五角、一分、十元的现金让学生分别说出钱的面额。再问“那同学们知道一元等于多少角,多少分吗?”从而引入“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与换算方式,此后,再提问:“如果你拿了两元钱,买了一块橡皮花去了一元五角,老板应该找你钱吗?需要找多少?”并留课下作业,让学生放学以后,去帮妈妈买东西,并要求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讲述:自己昨天拿了多少钱去哪里买了什么东西,老板找了多少钱给自己。这一实际生活结合数学知识的方式,能够有效加深能学生的理解与记忆[2]。
(二)将数学知识穿插到故事或动画片中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和情感比较丰富,喜欢听故事、看动画片,老师可以将故事或者动画片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3]。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六章《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吧,那你们记得灰太狼的城堡是什么形状的呢?”然后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注意观察灰太狼城堡的外观都由什么组成。以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为切入点,引发孩子去探索灰太狼的城堡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图形组成?通过将数学知识穿插到动画片中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4]。
(三)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
        好玩好动也是小学生的一大特性,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将游戏和数学的学习融合在一起[5]。比如在学习“认识方向”这一届内容的时候,老师向提出“同学们,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落下,那你们知道它的位置吗?”然后引出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进行教学,并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知识点巩固。可以点出五位同学,其中一位站在中间,其余四位站成四方形,然后让中间的学生分别说出其他四位同学在自己的什么方位。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摆放在桌面上,然后说出他们的相对位置。还可以画一张校园平面图,标出东南西北,指着图中教学楼,让学生说出他在实验楼的哪边,在操场的哪边。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得学生充分融入知识的学习过程,从而加深其对“东南西北”方位的理解。


(四)开展动手操作环节
在数学中,常常有很多问题比较抽象,要求学生要有立体思维,立体思维对高中空间几何体的学习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可以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帮助其拓展立体思维。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小纸盒和剪刀,在进行长方体以及正方体展开图的讲解时,让学生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纸盒沿着边进行裁剪,裁剪后进行观察。比如在有一道选择题“请问下列哪些图形在沿虚线进行折叠后可以围成正方体?”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学生看着下面的平面图形,肯定会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这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选项中的四个图案一一画出来,并进行裁剪、折叠,通过这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将题目形象化、简单化,从而使得课堂气氛活跃的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立体思维的开拓,为未来的数学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6]。
三、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情境创设缺乏目的性
        情境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老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应紧扣课本内容,避免创设的情境缺乏目的性。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比如在上面讲述的:让学生观察灰太狼城堡这一环节中,老师如果提问“灰太狼的城堡长什么样子?”那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它的城堡是灰色的”、“它的城堡很漂亮”、“它的城堡很大”等等,这种提问方式虽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却难以体现教师提问的目的性,提问并不具体,就导致学生说了几分钟,也没有把即将要学习的问题引出来。但老师如果提问“通过观察,哪位小朋友可以说出灰太狼的城堡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那么学生就会回答“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这些图形组成了城堡”,切换了目的性较强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擅于运用数学眼光看待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二)避免情境创设千篇一律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使得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知识,达到加深理解和记忆的目的[7]。但很多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没有创新性,情境创设的内容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淡化了学生参与情境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往往会运用较为普通的例子:“家里有40颗糖果,爸爸吃了14颗,还剩多少颗?”,或者就是典型的分苹果,分玩具这些比喻,就让学生觉得没意思,所以学习兴趣也不高。老师可以用学生们都爱看的动画片来举例,“假如《小猪佩奇》有26集,《熊出没》有43集,老师将两部动画片都看完了,那么老师总共看了多少集动画片?”运用这种创新、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情境创设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情境创设能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拓展其创新意义,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达世萍.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J].甘肃教育,2018(11):55.
[2]王欣.谈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04):141-142.
[3]秦卫花.以情引境  因情化境——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67.
[4]李东云.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应重视的方面[J]. 学周刊, 2011(12):98.
[5]郭雪冰.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基于新课标的绿色数学教学[J]. 考试周刊, 2010(7):87-88.
[6]刘仕权.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学习情境的创设[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4(35):188-188.
[7]王月琴.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案例与思考[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2, 000(003):5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