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产生了非常积极地推动作用。因此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并且已经将其纳入到了小学的课程体系中,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信息技术的学习要求,加之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比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依次为教学效果提供保障。微课是一种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新型课程模式,时间短、针对性强、具有趣味性,将其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结合在一起,可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实践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与实践
前言:微课近年在各阶段教学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这是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可以通过更具有趣味性和针对性的方式讲解某一知识点,微课的使用过程特别方便,只需要一部手机可随时随地的观看微课视频,而且微课在课上课下都可以进行应用,在课上可以用导入知识点,课下可以进行预习和复习,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帮助。由于小学生思维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其在学习信息技术时会比较困难,通过微课针对其中难度比较高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小学生更轻松的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进而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析其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微课的时间比较短,通常一节课都在5分钟到10分钟之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其进行应用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可以在观看微课之后继续学习其他内容。而且微课视频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都融入了趣味性元素,这对小学生而言有着比较大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微课视频当中,同时微课专门针对重难点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迅速掌握重难点,这样教学效率还可得到显著提升。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通过更加具体的方式表现教学主题,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可以将教学主题更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实现学习难度的降低,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信息技术。微课短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表现形式,使用微课针对小学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在内容方面可以更贴近学生的特点,使其更适用于小学生群体[1]。
首先,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其注意力比较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还处在初级阶段,微课中的趣味性元素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进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另外针对小学生制作微课视频可以通过动画阐述信息技术的相关原理,使信息技术的学习变得更加直接,相较于常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轻松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并且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掌握如何在实践当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而令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可以通过翻转分层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外和课上不同,学生在课外比较容易受到影响,不能很好的复习在课上学习的内容,而信息技术是一门对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如果不经过实际操作,那么只学习理论将没有任何用处。而且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比较差,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而应用微课可以在课堂讲解时同时记录到视频当中,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微课视频,从而形成一种翻转的学习方式。学生也可以在课下继续学习课上听不懂的内容,并且再看下通过微课学习完毕之后利用计算机等进行实践,这样所有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能够得到提升。而且微课视频对小学生而言有着比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克服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信息技术学习提供更充分地保障。
最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工作的重复性特别明显,这是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都还在发展阶段,所以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讲解,以帮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但是每一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师为所有学生都解决了问题,那么对其个人经历的要求将非常大,而且这一点也无法实现。而将微课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普遍问题制作成微课视频,然后让学生在课下观看,而且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暂停重复播放,这样就显著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可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实践当中,有助于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使用的依然是传统模式,而且一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比较落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特别重视,并要求学生进行记录和背诵,随后再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种教学方式特别枯燥,而且脱离了实践,学生不能通过实践去应用信息技术,还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严重影响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效的提升,而且也不满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求。其次,不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2]。学生个体也不同,其在思维能力、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差别,而且不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而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导致信息技术水平方面会存在很大差别。有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好,因此学习过程特别轻松,可以轻易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并且可应用在实践当中,而有的学生因为基础较差,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充分理解又不能进行实践,以至于信息技术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升。但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在采取统一的方式开展教学,进而令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整体教学效果而言这是非常不利的。最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足。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存在和学生交流不足的现象,教师一般都使用计算机对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学生也只是坐在各自的计算机前听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少,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是否真正听懂、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等都被教师忽略,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学习技术,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与实践路径
若想真正解决当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微课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可通过微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通过前文的分析可知,利用微课也可以使用翻转教学,还可以促进所有学生共同提升,另外教师在制作微课之前需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这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但是若想真正发挥微课的作用还需要进行分析,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
(一)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维和作用的前提是改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要正确、全面认识微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微课要有充分体现,使信息技术教学充满乐趣,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3]。在使用微课之前,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认知能力等制作微课视频,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和微课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学习,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对如何处理字体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将字体的变化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制作成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变换字体。在制作微课视频过程中可以利用更加直观和具体的形象,并且要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啊,比如可以微课视频中添加一些欢快的音乐或者利用某一功能变换字体时,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动画人物作引导,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就会充满兴趣。另外在学生观看完微课视频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其进行操作,而和操作有关的内容应尽量放在课上进行,这样一些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同学也可以及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有助于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二)利用微课对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信息技术是一门对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实际操作之后才能够真正掌握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但教师没有精力手把手地指导所有学生实际操作方式,这就要求在应用微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在讲解文档编辑和修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观看这部分内容,然后通过视频中的讲解尝试独自操作。另外鉴于一些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的客观条件,教师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提供在学校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样所有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够得到共同提升[4]。另外当前小学生都能够接触到智能手机,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学生的微信群,然后用微信群为学生布置微课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视频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和教师及时沟通,以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走入误区。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人们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重视,因此为了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教师需重视微课的应用,通过微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沟通、解决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效参考,进而令学生得到更好地培养。
参考文献
[1]曹怀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1(07):100-101.
[2]项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7,12(05):78-79.
[3]柯丽意.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微课应用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5(01):117-118.
[4]姚蓓.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画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30(Z1):85-87.
[5]徐希希.微课的概念、特点及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208.
[6]张毅斌.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0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