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实践探究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冷佩坤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师范院校声乐集体教学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师范院校声乐集体教学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迎接新的发展热潮。这些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和师范院校声乐教师对声乐集体课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方式、内容等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为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实践研究存在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要进一步探索。笔者根据现实中教学实践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实践探究研究报告,以期为我国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实践探究;研究报告
        引言:声乐集体课,不同于声乐小课,由于人数众多,教师往往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因而声乐集体课应以解决声乐学习中的共性问题为主。声乐教学的共性原则即在声乐的教学中,学习者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比如音高、音色、音量、节奏、歌唱的正确姿势、正确的呼吸支持、共鸣腔体的运用和调节、正确的吐字咬字等,因此,本文对声乐集体课授课模式进行研究。
        一、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实践探究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规模、水平和制度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论成果丰硕。但这并不意味着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没有问题。从调查得知,师范院校声乐课集体教学,存在办学条件差,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人才体系落后,教学观念和教材内容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另外,师范院校一般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教学课程体系来看,人才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需要。随着《全日制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因此,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也有相应的新的发展目标,应该体现与强调师范性,但在现实中,这点还远远做得不够。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教育的发展,师范院校声乐课引起社会关注,探索热潮高涨,出现在师范院校声乐教学改革中。 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与教育观念的改革 ,要求声乐教育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要求声乐教育工作者与手语教学紧密结合。受各学科的客观因素影响,声乐教师的教育观念会自动偏离声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培养目标。有些老师只是强调教育专业化,却忽视了声乐教学的师资培养质量。这个问题使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这个问题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 ,他们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批评,加强师资培训已成为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的重点。
        二、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实践探究
2.1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
“一对一”教学模式是师范院校声乐课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但很少涉及声乐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学生对音效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缺乏师范性。 对于声乐集体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采用个别课、小组课与集体课并举的方式进行授课。个别课主要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而集体课主要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比如在集体课上可以安排声乐理论知识讲授、作品分析与鉴赏、乐感的培养与提高等,还可以安排一些常规声乐训练,如气息练习、表情练习、共鸣练习等。但学习声乐又是一种个人的活动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达到理想效果,在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上,我们必须安排一定的个别课和小组课,如男、女声必须分声部进行发声练习,其作品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对于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同学,我们也可以采用分组、交叉、个别辅导等形式进行教学。
2.2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内容的调整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对“强调技能”的教学内容持批判态度。声乐课忽视“理论”是指 声乐表演与声乐教学法。从宏观的角度看,以基础音乐教育为本,纠正重视教学内容的误区和忽视理论与教学法的弊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新的背景下 ,课程标准全面实施。

声乐教学应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唱歌、音乐教育、演奏人才, 比较与引导,也是声乐教学的正确发展方向。从微观的角度看,声乐教学中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都有很多探索的价值。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内容应包含教育理论、音乐知识、声乐技能与教育教学实践内容。从声乐教学的成绩看 ,研究者很少关注理论研究。在教学内容上,有些学者认为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应纳入声乐教学范围。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对基础教育改革知识与改革发展缺少动力。这项问题已成为师范院校声乐教育改革的严重障碍。因此,声乐集体课教学内容应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声乐知识体系,及时更新师范院校声乐教材、教学方法、评价方法。
2.3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改革
目前,中国本地和民族音乐作品在师范院校教材中挖掘不足。教材中的作品缺乏鲜明的特色和知识,学生并不容易高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教材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选择材料内容时,应选择文化多元化、覆盖面广的音乐作品,要适当提高教材的艺术性,加上一些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新歌。有学者认为声乐教材改革,要以选曲为主。但最大的问题是,这样会导致声乐理论资料的缺乏。还有学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出台的背景下 ,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国民族性和实践性 ,以及教学的本质。笔者认为师范院校声乐教材建设还应突出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和师范性。 二是教学方法改革。传统声乐集体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口头教学和机械训练,不能满足当前多样化的教育。也不能适应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模式的要求。多媒体技术能有效改善师范院校声乐集体教学的这些缺陷。教师可灵活使用电脑、多媒体音像设备等辅助教学,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开展声乐活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接,变声乐的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工作室艺术图案能使纯正难懂的声乐理论更生动丰富,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三是评价体系改革。张惠华研究员认为评价体系应包括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评价提出了新的标准。王荣研究员认为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笔试能准确无误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要从学生出发,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还应该从声乐教师做起,培养师范院校声乐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能够掌握前沿声乐教育学术动态发展,及时更新声乐知识,能适应新的结构与教学方法,促进中国声乐教育的有效改革。因此,我们应分别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采用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评价机制。
结束语:我国对声乐教学改革的研究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这为我们深入研究、全面理解和把握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践改革提供契机。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基于这些问题,研究者应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研究视野,与教学相结合,多层次、多维度深入学习,不断推进高师声乐集体课教育的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小兰.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实践体会[J].黄河之声,2018,(21):118. DOI:10.3969/j.issn.1810-2980.2018.21.094.
[2]王本谦.如何上好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J].大众文艺,2010,(23):347-348. DOI:10.3969/j.issn.1007-5828.2010.23.293.
[3]谢艳娟.高师声乐集体课应解决的问题与建议[J].北方音乐,2019,39(13):138-139. DOI:10.3969/j.issn.1002-767X.2019.13.087.
[4]涂江涛.构建高师声乐多元化教学模式[J].黄河之声,2019,(11):57-58. DOI:10.3969/j.issn.1810-2980.2019.11.041.
[5]张桂仙,车绍留.新时期高校音乐学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7):210-211. 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7.07.198.
作者简介:冷佩坤,女,籍贯:湖南益阳,民族:汉族,职称:音乐高级讲师,学历:研士学位,出生年月:1972年9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瑶族民歌。
项目基金: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的实践探究》研究成果(ZJGB2O194o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