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级语文教学,既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又是教学起始点、难点。一年级汉语拼音打好基础,后面的学习就相对轻松。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儿童的注意力,容易被新颖的刺激所吸引,但是汉语拼音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又是很枯燥的。因此,要让孩子们愉快地掌握哪些枯燥乏味的拼音,就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生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学习汉语拼音的效率。
关键词:拼音教学 兴趣性 策略
传统的一年级语文教学都是以学拼音为主、识字为辅,然而先学拼音比较枯燥,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容易有挫败感,有可能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翻开部编教材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发现,要先认“天、地、人”三个常用字而不是“a、o、e”三个拼音,这是新教材在内容上凸现的变化之一。部编版教科书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充分运用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开展拼音教学,我的教学策略是这样的。
1、结合插图,从音、形出发,让课堂更有趣。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字词,没有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号,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字母具体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情趣。例如在教学ɑ、o、e时,我先出示图画:这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一位阿姨带着小姑娘来到小河边,看到了大公鸡和水里的大白鹅。我充分借助插图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在自我探索、自我发现中愉快的认读、书写。
2、创设情境,让学生乐参与。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在课堂中创设了情境,增强了趣味性,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部编版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增加了情境性。在部编版教材中,每一课都有有趣的故事情境,充分利用好这些情境图,不但能拉近学生与拼音的距离,更能帮助学生记住拼音的字形和读音。 如在教学《dtnl》这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拼音王国的艺术节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我边说边出示课文情境图,并带着小朋友念儿歌:“艺术节,真热闹,咚咚锵,小鼓敲。跳起舞,唱起歌,小朋友乐得哈哈笑。”接着,我又让学生找找“dtnl”藏在哪里。小朋友们找得又快又准,而且非常有成就感。 当小朋友找到了声母,我又让小朋友们编儿歌记住这些声母的读音和字形,小朋友们编出的儿歌精彩纷呈:“敲起小鼓ddd、马蹄声响ddd、左下半圆ddd……” 通过这些具体的情境引入,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其中来。
3、设计游戏,引入故事,让学习更轻松。
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课堂中,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爱玩的特性,我在教学中穿插了一些游戏,如“摘苹果”“一分钟抢读”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是孩子们最愿意听的,生动有趣的故事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yu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设计了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把yun的四个声调的音节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给抽象的音节赋予了实在的意义,这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儿童的学习趣。
4、手势操的练习,区分形近字母。
bd、pq、ft、nh、mn,这些字母容易混淆,可用动作演示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这些声母。如:区分bd、pq时,可让学生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b的字形,再伸出右拳演示d的字形,然后让学生将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q的字形。边演示边教学生说:“左拳b来右拳d,两拳相对念bd;左手朝上就念b,右手朝上就念d;左竖朝下就念p,右竖朝下就念q”。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使本来显得很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也帮助了学生识记这些声母。
同时,我们更要把握住教材的特点,夯实语文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扫除障碍。
汉语拼音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困难。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他们在一个月内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是有一定困难的。我们要用心灵去认识和体察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为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2017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建议(拼音)
2.于月红《部编本教材拼音教学策略谈》[J]《小学语文教学》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