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属于农机职业技术教育的范畴,是科技兴农提高农机化水平的载体,是对广大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知识教育的主要手段。当前我国各项事业都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济南农机化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我市农机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应用。近年来我国农机的品种和数量逐年上升,但许多农户由于未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无法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阻碍了农民增产增收。究其原因,既有农机培训工作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陈旧等多种因素,又有农户自身因素。因此,新形势下思考如何更好的开展农机培训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新时期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意义
当前农村农业产区的农机技术推广培训还不到位,特别是在农机人才培训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农村群众对农机技术培训参与度不高,对新型农机装备适应能力偏弱、操作不娴熟,同时农村农户还严重缺乏团队操作经验,无法实现农机技术合理应用。这些问题大幅度降低了现代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甚至提高了农机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对农业经济与农业生产的稳定向前发展十分不利。开展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实施农机人才深度培训,对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农业科技化水平快速提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现实意义。
二、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培训领域不宽,办学方式不灵活
现在农机培训机构主要培训的业务停留在培训拖拉机驾驶员上,由于拖拉机培训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不时变动,其培训单一性和不稳定性,制约着农机培训机构的生存与发展。
(二)培训经费不足,培训教学设备陈旧
由于培训经费紧张,培训机构的教学设备设施过于陈旧,缺乏当前广泛使用的电教设备、实物教学道具、教学挂图示教板,满足不了培训需要。而当前农机具的种类不断推陈出新,研制出了一大批功能更加全面、种类更加多样的新型农机具,但教学配套的设备设施却未能跟上农机发展的形势,培训教学的设备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由此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化培训的需要。
(三)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培训学员素质的提高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机型应运而生,但目前定陶区农机校的师资力量薄弱,现有的培训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进修,对新式农机状况知之较少,满足不了农机培训发展的需要。
三、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相关措施
(一)重视农机培训工作,加大经费投入
通常情况下,农机培训主要由农机部门组织,要将其影响力扩大,获得群众的认可,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并加大宣传力度。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直接影响着农机培训的质量,因为经费不足,部分基层农机培训机构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并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导致培训难以落到实处,不能充分发挥培训的良好效果,所以政府要在这一方面投入充足的经费,对农机培训的教学设施予以完善,不仅要开展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还要尽可能配备一些农机,为现场操作教学提供方便,增强直观性,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免培训工作流于形式。
(二)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民对农机的需求不断变化,汽车取代了小型运输型拖拉机,过去搞运输的农机户大部分转为经营田间作业机械,促进了丘陵和山区田间作业机械的发展。因此农业机械化学校必须认真研究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和教学方式。培训方式是否吸引人、培训内容是否涉及面广均会对培训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培训形式应多样化,不应仅仅拘泥于集中培训的方式,还可采取送教下乡、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这样可为学员带来更多的选择性,学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如农闲季节学员可选择集中到校培训,为方便学员学习,可分全日制、学时制等培训方式,当培训课时累计达到规定的学时时,即可安排学员考试。而离校远、学员人数相对集中的则可享受送教下乡的培训方式,将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让学员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术。
(三)提高农机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
就农机推广而言,培训人员所具备的综合能力与农业培训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除了涉及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之外,还应具备农机技术学校,全面落实技术培训教育以及农机推广工作。首先,要积极将具有较强培训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高素质培训人员引入,对农民群众展开农机培训工作,对培训人员的整体队伍结构予以优化;其次,要就现有农机培训人员展开综合管理工作和继续教育,审核现有人才,促进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培训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使其可以和全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展开培训。立足于此,要组织培训人员对培训教材进行整合编制,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更加有效指导农民群众,以便于更好地对农机培训管理工作进行系统优化。
(四)协同培训是推进农机培训工作的活力
为确保劳动技能型农机培训工作效果,围绕农机技能培训工作要鼓励地方和企业参与,大力搭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四位一体”的模式。在认定管理上积极吸纳各级人才聘请为非公益性农机推广人员,担任省市农机培训指导员;在项目上,通过开展“阳光工程”“金蓝领”结合的培训机制扶持职业农民优先申报各类涉农项目;在激励方面,接受农机培训的学员优先纳入“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及人才培养计划”,优先推荐为各级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标兵。近几年来,农业机械化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人工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作为农机培训要更好认识、接受、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机具缩短技术转化成生产成果的时间,就必须加强与相关大中专院校和相关厂家的联系,努力争取相关专家的支持和指导,组织编写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教材,既作为培训用书,也可以作为农机手和维修人员的指导用书。例如:为了提高农机化技术培训的质量,农机培训教材要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编写培训教材要突出现代化及实践技能的这一目标,就要创新培训方式,更多利用现代化技术多媒体进行直观地教学,提高培训的教学效果,给予各培训机构更多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各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一方面要重视宣传工作,以获取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支持农机培训机构进行联合办学,加强实际演示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民的参与热情。
结束语
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背景下,其战略工作关键之一就是有效推进农机化技术的全面有机覆盖,确保农机新技术、新型农机装备应用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全面普及,建立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农耕地区,提高农业经济与农民整体技术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彦广.新时期加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的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2):59.
[2]刘红玉.浅析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机,2019(12):18-19.
[3]米沿春.与时俱进,做好农机培训工作[J].现代农业,2019(12):75.
[4]刘野.加强农机修理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机修理质量[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1):94.
[5]张丽敏.新形势下农机培训工作的特点及途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