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周雪梅

发表时间:2020/6/1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月5期   作者:周雪梅
[导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高效课堂时需要坚持创新的教学理念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创设高效课堂时需要坚持创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深入探究,在有效学习方法指导下掌握生物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创新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创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节,使他们能主动探索,结合实验操作促进知识的深化,实现高效的高中生物教学。本文基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引言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展开生物课程的教学,其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更好的知识结构,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结合生物实验,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上的联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效率性。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教学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改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在独立思考中深入分析生物知识。在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积极思考理解所学知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创新教学,利用趣味环节、教学悬念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在主动探索中掌握生物知识。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生物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做好课前导入
        高中生物课堂上,一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会尽可能地缩短课堂导入时间。这种错误的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也无法让学生自由发挥主动思考的能动性。高中生物需要学生自己理解、自己探究,否则就不能明白其中的重难点。这种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偏向生活化,很多知识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学会。一部分学生在遇到问题请教教师的时候,教师也没有根据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实际上,教师应该建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开动脑筋来思考,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所以,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从课堂一开始教师就做好了设计,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就可以打开思维的大门。例如,在了解有丝分裂的知识时,教师如果设计好课前引言:细胞数量是怎样增加的?细胞在生活过程中能够产生怎样的意义?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或者采取另一种方式:在清水中放一块萝卜,长时间之后,萝卜的重量会增加。如果在盐水中放置一块萝卜,长时间之后,萝卜的重量反而会减小。也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做实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之后,教师针对有丝分裂以及水分代谢这些知识进行讲解。

相信对学生来说,这些课堂引入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意识被唤醒以后,还必须要加以培养,这样才能稳定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心理上还是社会性上都已经趋向成人,因而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创新产生于疑问,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设置问题情境,在问题的指引下引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创新实验活动
        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生物教学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并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实验教学创新的目的所在。生物实验的创新,可以让学生知道生物实验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生物实验的内涵,为学习生物知识打好基础。
五、重视实验对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不可缺少,在实验教学方式上应该重点以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为主导,发挥两者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最后,教师还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努力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全面拓展的目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由于其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既能够起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也能够引起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的作用。在进行高中生物实验之前,教师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对相关知识内容提出假说,让学生的实验有目的可循;其次要进行相应的实验来对课本中的概念和知识点进行验证,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知识的相关性;最后再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对实验结果和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识。实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通过相关的实验设计,让实验内容具有探究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选择较为简单且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实验来进行推动,激励学生对生物现象进行自主思索和探究,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提高生物学习兴趣的整体教学目标。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课堂中,并针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和反思,进而培养学生在生物教学中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为当前和未来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蒲汉平.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分析[J].才智,2019(36):135.
[2]潘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性学习探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740-741.
[3]王中伟.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48+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