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法贵在鼓励学生质疑、探疑。因此,如何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合理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结合自己在使用 “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中的感受,简单从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习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及时回馈并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三方面论述本课题。
当下,全国各地的中学都在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不同地区涌现出不同的课改模式。我校开发出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实践的检验中发挥出了它的优势,提高了学生们的素质和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标要求,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设疑自探”环节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学生质疑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在课堂上进行解疑合探,对于能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十分重要。要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习惯
思维习惯决定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够善于提出问题的前提。在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探讨的是老师设置的问题,而学生本身对文本的思考较浅,缺乏质疑精神,质疑能力差。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我们应大胆鼓励学生质疑,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先钻研教材,提出属于他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中,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提出如下问题:1.第八段刻画梁任公演讲时的动作和神态有何作用?2.文中第三段描写梁任公的外貌特征有什么作用?3.第二段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演讲的过程,却写演讲稿的秀丽美观?除此,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从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是动了一番脑子的,抓住这些细节的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梁任公这一人物形象就不难了,这也解决了本课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点。因此说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习惯很重要。
二、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也即是教师要懂得引导学生提问的艺术。在质疑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极端化、没有价值或者钻牛角尖。因此,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出发散性问题,然后通过教师补充归纳成立自探提纲,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针对语文这一学科,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细节、文章切入点等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诗歌《归园田居》一课,引导学生围绕题目中的一个“归”字提出疑问:作者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以此引导学生探讨陶渊明的人物形象及思想。针对其他学科(也适用于语文学科)引导学生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或是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及时回馈并评价学生的质疑
“教与学”是师生互动的一项活动。因此,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回馈和评价,哪些学生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价值较高,哪些具有思考性,老师要给出评价,并给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小组加分鼓励。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或者与本课学习内容关系不大,教师首先要予以肯定,不能直接否定,慢慢的给与引导。这样,才会使学生感觉到一种成就感,才有助于转变学生坐等教师发问的被动心态,积极参与到疑探的课堂教学中来。
总之,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围绕教学目标有重难点的完成教学任务发挥着重要作用。